顶点小说 >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 三十一,王先生第章王大妈第章亲情旧邻和发小 (之一)

三十一,王先生第章王大妈第章亲情旧邻和发小 (之一)


三十一,王先生、王大妈、亲情旧邻和发小

        一九六五年底,阴历年前,我请探亲假回到阔别了一年半多的故乡六安。

        那时,我大姐夫刚好从乡下的先生店镇邮电局,调回县邮电局不久,住在东大街的邮电局家属宿舍,我住在他家。

        大姐比我大十五岁,非常疼爱我。

        她一看见我,就拉住我哭起来:“你怎么能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啊?我问过了,那个什么叫什么大圹圩的地方苦得很啊,你这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

        我笑道:“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大姐哭着埋怨我说:“你这个不讲良心的东西啊,竟然这么长时间,你都不回来看我啊?”

        我笑道:“我这不是回来看你了吗?”

        大姐夫下班看见我回来,十分高兴,他特地上街买了一大盘卤肉,要我陪他喝酒。

        大姐夫爱喝酒,见我会喝酒了,他更高兴。

        我俩频频举杯,他一面和我干杯,一面再三叮嘱我在外面喝酒,不要过量。

        此时正值隆冬,我的习惯性冻疮又犯了,双脚都已冻肿。

        当晚吃完饭,大姐连夜给我做了一双新棉鞋,第二天穿在脚上,舒服极了。

        故乡六安城还是旧模样,贫穷中显现出祥和,落后中透露着安逸。当然,也有很多的懒散和无奈。

        但一切都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小东门外的九墩塘、城西的大淠河、城中一南一北两个古代的宝塔,以及城里的老巷古井,旧街深院,使我流连忘返。

        我贪婪地看着,品味着眼前的一切景象,回忆着儿时旧事。

        我回到书版巷原先我老家的院子看了看,房屋院落,一切依旧。

        大杂院里庭院中的树木,还是我走时那么大。老邻居见到我,都来嘘寒问暖,异常亲热。

        旧居两间茅草屋,现在有我大表哥一家居住,他孩子多,屋子里的地点显得很局促,几乎无立足之地。

        对门的老邻居王先生和王大妈一家,在我没走时就搬到小东街居住。现在,里面住的是照相馆的王大哥夫妇。

        儿时往事,历历在目。

        国民政府偏安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老邻居王先生三十多岁。

        他老家在农村,祖上出过翰林,他家这一支,分的有祖产田地。按新中国的政策,他算是地主。

        王先生并不过问农村老家田地庄稼的事情,他是读书人。可他在十年寒窗苦读书之后,没有考上大学。他又不想在老家种田,只好把田地租给别人种,带着王大妈和三个孩子,来到六安城里,以教书为生。

        他租住在我家对面的房子里,与我家中间只隔一个不到两丈宽的小院子。

        每年年底,我母亲都要买张大红纸,请人写上“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做中堂。

        有年,我母亲在挂中堂时,王先生站在院子里幽幽地说:“现在不能再挂‘天地君亲师位’的中堂啦,辛亥革命就推翻了君主皇帝,哪还有‘君’?”

        我母亲问:“那家家的中堂挂什么?”

        王先生指点说:“挂‘天地国亲师位’的中堂。虽然国家没了皇帝,但国家还在。所以现在的中堂,都写成‘天地国亲师位’了。”

        我母亲问:“报纸上说,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现在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最大,为什么不写‘天地民亲师位’呢?”

        王先生大不以为然,他严肃地说:“那是万万不可的!这‘天地国亲师’五个字是牌位,天地最大,在上面。中间是国家,下面是祖宗、双亲,最后是老师先生。你把‘国’换成‘民’字,按道理说也顺理成章。可是,要是有人说你家中堂上的这个‘民’,是民国,你怎么办?那你就是反对,是希望蒋介石、、国民政府卷土重来啊!到那时候,你不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吗?”

        我母亲连连点头:“对对,这个醒提得好。我以后就叫人写‘天地国亲师’了——”


  https://www.lvsewx.com/books/12249/12249350/24896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