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 第305章 新的起点,还有新的人?

第305章 新的起点,还有新的人?


封赏既是恩典,也是一种信号。
刘协的封赏,说白了就是刘备的意思。
只不过有关刘备本人的封赏,刘协也是犹豫纠结了许久之后,才答应了下来。
刘备领丞相一职,兼宗正,封汉王!
丞相一职曹操已开,刘协倒是没有舍不得,宗正刘备本就是汉室宗亲,也无不可,关键是这个汉王。
东汉不是没有藩王,关键是刘备的这个汉王。
要知道,高祖刘邦便曾为汉王,此王号一出,所有人会怎么想,不言而喻。
刘协自然清楚,所以他不想。
可惜他说得不算,再加上陈群辅助,说服了刘协,这才封下来了。
而张明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要给大家一个信号,毕竟把刘协恢复帝位,未来再让刘协禅让的策略,下面的人并不知道。
万一大家误会了,真以为刘备是想要辅佐刘协的,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关键是换个人可能就没有误会了,但偏偏是刘备,那就真有可能会误会!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个汉王的王号。
由于有丞相一职,总揽朝堂,因此三公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更多是象征意义。(东汉末,司徒职权被尚书台剥夺;太尉掌四方兵事,没兵自然没权;司空职权被御史台剥夺)
因此太尉由华歆担任,司徒由孔融担任,司空则由同在襄阳修典的前任司空张嘉担任。
说起来,曹操掌权后,司空一职就是张嘉“生病”逊位后,才空出来的。
这样三人该修典还是修典,只是地位更加崇高,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
九卿中,除了宗正(掌皇族事务)是刘备兼任,少府(掌皇帝生活与皇帝个人财政)由陈群领了,大司农(掌国家财政钱粮)又非糜竺莫属外。
其余太常(掌礼仪祭祀),卫尉(掌皇宫守卫),太仆(掌畜牧,养马),廷尉(掌审理案件,监狱),大鸿胪(掌外交和少数民族事务)皆由在襄阳修典的名士大儒担任。
相反,其中真正握有实权的职位,则全部都是由刘备亲信掌握。
至于光禄勋(掌人才选拔和培养),压根就没设人担任,因为要不了多久,选拔的职权会被中正替代,培养的职能则会由学院分担。
本来按照刘备的意思,是想让张明担任尚书令一职,但是后面又考虑到张明和荀彧的不同,张明可能经常会随军出战。
因此,尚书令一职,便由贾诩担任,掌尚书台。
鲁肃为御史中丞,掌御史台。
至于张明,为司隶校尉,但由于司隶如今在曹操手中,相当于挂了一个虚职。(东汉时,御史中丞地位提高,每逢朝会,和司隶校尉,尚书令三人独席专座,号称“三独坐”)
不过司隶校尉一职,因兼具监察职责,所以刘备怕张明太闲了,就将闻人府划归张明统领。
而在尚书台中,除了之前贾诩一直在带的石威,孟建,崔州三人,皆任尚书外,张明更是提议刘备,调诸葛亮回襄阳,任尚书左丞。
毕竟贾诩年纪大了,未来留守襄阳,坐镇京师更为妥当。
再有诸葛亮的协助,定可保后方无虞。
其余徐庶、庞统,升为军师中郎将,仍在外担任军师。
周瑜仍为大都督,孙邵还是扬州刺史,只不过之前是刘备任命,现在是献帝刘协下诏。
武将方面。
关羽为征东将军,赐军号“虎威”,辖四营两万人。
张飞为征南将军,赐军号“破虏”,辖四营两万人。
黄忠为征西将军,赐军号“鹰扬”,辖四营两万人。
赵云为征北将军,赐军号“龙胆”,辖一营五千人,为骑兵。
(四征将军在曹操掌权前,在汉末诸将军中仅为杂号将军,曹操掌权后,四征将军复列二品,秩二千石。)
甘宁为镇东将军,赐军号“锦帆”,辖两营一万人,为水军。
张绣为镇南将军,赐军号“定安”,辖四营两万人。
文聘为镇西将军,赐军号“讨逆”,辖四营两万人。
魏延为镇北将军,赐军号“奋武”,辖四营两万人。
(四镇将军列二品,秩比二千石。)
太史慈为安东将军,赐军号“云襄”,辖一营五千人,为骑兵。
陈到为安南将军,赐军号“白毦”,辖一营五千人,其中两千重甲骑兵,三千重甲步兵。
陈武为安西将军,赐军号“勇烈”,辖两营一万人,为水军。
马超为安北将军,赐军号“神威”,辖一营五千人,为骑兵。
(四安将军列三品,秩一千石)
周泰为平东将军,赐军号“忠义”,辖两营一万人,为水军。
朱桓为平南将军,赐军号“荡寇”,辖四营两万人。
庞德为平西将军,赐军号“踏白”,辖一营五千人,为骑兵。
贺齐为平北将军,赐军号“横波”,辖两营一万人,为水军。
(四平将军列三品,秩一千石)
其余霍峻,王威,糜芳,蒋钦,董袭,吕蒙,裴元绍,周仓等人,皆由杂号校尉,升杂号将军,仍在各军担任副将。
至此,刘备麾下共有骑兵两万,重甲骑兵两千,水军四万,步兵十四万,重甲步兵三千,再加上近卫两营一万精锐,以及周瑜麾下新兵淘汰后剩下的三万海陆军,共计二十四万五千大军!
除此之外,还封爵无数。
总而言之,刘备麾下文臣武将,全都得到了提升,一时间荆扬大地上,官员们干劲十足。
远在扬州舒县的诸葛亮,在接到任命的第一时间,便明白了张明其中的深意。
张明是想让他,成为刘备的萧何啊。
因此没有任何推辞,收拾好行囊,果断上路,往襄阳赶来。
一路上不疾不徐,终于在六月中旬时分,回到了阔别近两年的襄阳。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诸葛亮也是感慨万千,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其实这也不怪他,实在是襄阳的发展,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街头上许多小玩意,都是诸葛亮离开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物品。
正当诸葛亮在一个摊贩前,看中一款做工精美的玉簪,准备买下来送给自己的大姐,二姐时,一只纤纤素手也同时握住了玉簪的尾端。


  https://www.lvsewx.com/books/17398/17398873/313128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