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清穿之团宠五公主的养生日常 > 第15章 莼菜鲜笋五彩面

第15章 莼菜鲜笋五彩面


又过了两日,便到小皇子的洗三礼。

        康熙下令大办小阿哥的洗三礼。

        说来,皇帝对王嫔的偏爱也是人尽皆知,不说别的,单她是“第一个被皇帝从宫外接进来的女子”这点就足以证明。

        因而皇帝分外心疼王嫔这胎,原想着亲自出面请太后代为抚养,却被太后以“年老体弱”等常用借口推脱掉了。

        而从之前看来佟妃确不稳妥,其他的高位嫔妃不是掌宫理事无暇分身,就是各自有子需要抚养,最后只能依照祖制将小阿哥送去阿哥所。

        所以,大办洗三礼,既是补偿也是安抚。

        三日后,洗三礼。

        康熙虽未亲至,但遣了梁九功来,又特意请了宫中历经三朝、福慧双修的老嬷嬷来做吉祥姥姥,属实算极大的恩典了。

        太后也是让舒和替自己前去。

        嫔妃这边,惠宜德荣四妃齐至,再加上个佟妃,这阵势把王嫔都惊呆了。这几位娘娘都去了,其他的嫔妃哪敢拿乔托大,一个个也都备了贺礼亲至。

        相比之前胤禑那冷清简薄的洗三礼,这次的排场当真是热闹至极,偌大个承乾宫都差点容不下这许多人。

        王嫔本在坐月子,不该下床走动,但听着这动静又自知身份低微,忙扶了宫女的手颤巍巍地走到前头,挨个福身问安道谢。

        惠妃代掌后宫,比佟妃这个承乾宫的主子更有说话的份儿,一把扶起王嫔,又让宫女将她扶回去歇着,“妹妹也是有过孩子的人,怎么就忘了这坐月子的忌讳。”

        话是冲着王嫔说的,眼神却暗戳戳地撇着佟妃。

        昭宁旁观,觉得这眼神似乎是在说:你没孩子,你不懂。

        大概佟妃也是这样觉得的,脸色骤然一暗,不甘示弱地让自己身边的姑姑扶着王嫔回房,又说让她安心坐月子不着急搬回后殿,以示自己的体贴贤淑。

        昭宁其实也和大家有着一样的疑问,但瞧着这两人相互较劲的方式如此幼稚,禁不住怀疑起这事儿背后会不会并无阴谋,仅仅只是小太监的疏漏而已?

        洗三礼是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但流程却不复杂。

        依着长幼尊卑,是舒和代表太后用银匙往盆中添一勺清水,随后是梁九功,再后便是依着嫔妃的位分顺序,依此添水。

        自然,还有“添盆”。

        太后和皇帝赐的都是花样精巧、喻义吉祥的金锞子,四妃财大气粗,添的也是金锞子金瓜子之类的,其余嫔妃或是银锞子,或是些黄白首饰。

        如今宫中的公主只有四公主静成、五公主昭宁、六公主清若和七公主康淑,静成不爱凑热闹没有来。

        公主们既未出嫁,就该随着额娘一道添盆,可昭宁出门前收了太后给的一袋金锞子,这时便落在最后添了上去,而康淑一早向阿哥所的嬷嬷打听过了,特意带了桂圆红枣花生这类喜果添盆。

        康淑笑嘻嘻地拉着昭宁的手,小声道:“额娘一直看我呢,是不是想夸我懂事,但当着大家不好意思说出口?”

        昭宁看过去,却觉德妃脸色不大好,那眼神可不是高兴之意。

        同胞姐妹,养在太后跟前的出手就是一袋金锞子,另一个却只添这些拿不出手的喜果,这不是告诉众人,养在阿哥所的这个是自己薄待了她。

        昭宁低下头,摸着康淑的头发,轻声道:“肯定的,你费心打听又不错礼数,额娘自然觉得长脸了。”

        康淑听后笑得更开心。才十岁的小丫头,粉嘟嘟的小脸上婴儿肥还没褪去,笑起来很是喜庆可爱。

        惠妃、宜妃都只有儿子,也都有着被臭小子闹得头疼气闷的经历,因而一见到这样乖巧爱笑的小丫头不住欢喜。

        宜妃性格直爽,还忍不住上手捏了一把康淑的小脸,直说德妃有福气。

        这下德妃的脸色也好转了几分,摸着康淑的脑袋夸她乖巧。

        “添盆”之后,吉祥姥姥便用银棒在盆中一搅,随后边念叨着吉祥话边用盆中水给小阿哥轻轻洗两下,洗去污秽和灾难,之后便礼成了。

        惠妃宫中事多,待到礼成便先走了。正好剩下佟妃以主位娘娘的身份在承乾宫招呼众人。洗三日的宴席上,必定是要吃面条,谓之“洗三面”。

        而承乾宫准备的“洗三面”,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太好了。

        浇头就有虾仁、鳝丝、牛肉几种,甚至连油都用到素油、猪油、麻油三种,做出来味道是香,可夏日中午吃也未免太油腻了些。

        昭宁捡着碗里的菇丁吃了,忽然想到茨菇,又顺势想到了太后说的竹笋,当即放了筷子跟佟妃借口说自己要回去伺候太后午膳,这便告退了。

        夏采不解,公主怎么又对吃饭没了兴趣。

        昭宁却道:“咱们回去吃好吃的。”

        小厨房里有去年冬天晾晒的茨菇干,配上爽口鲜嫩的竹笋,还有御膳房去年秋冬腌制的火腿,这三样配在一起那才叫香鲜脆甜呢。

        茨菇生津润肺、清热健胃,和清热化痰、益气和胃的竹笋搭配,功效直接加倍。并且,火腿也有补血壮骨之效,实在是绝配。

        夏采奇道:“腌火腿也有药效?”

        “当然!”昭宁也没法跟她解释火腿中所含的血红素、氨基酸以及钙、磷等微量元素,转了话头又道,“面条也要好好准备,就做五彩面条好了——用紫苏汁、胡萝卜汁、菠菜汁、南瓜汁、红苋菜汁和面,颜色好看,又有营养。”

        紫苏解表理气,胡萝卜健脾化滞,菠菜美容养颜,南瓜益肾开胃,红苋菜补血清肝

        哎呀,这好处都说不完。

        夏采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这些常吃的食材都有此功效。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昭宁,满是钦佩,“公主真厉害。”

        昭宁如今成长了,对上这样的的星星眼也不会盲目膨胀,仍道:“还是要问问小江太医再说,这里头食材太多,万一有哪个相克就不好了。”

        除了药用,更重要的还是口感。

        昭宁道:“汤底就用鸡汤熬煮,提鲜的话就再放点虾米,这样香浓的汤和各有特色的五种面条融到一起,那味道”

        她光是说着就已经走不动路了,“对了!火腿丝咸香,可以再配上点翠绿清口的腌黄瓜丁。脆口的黄瓜、竹笋和粉糯的茨菇,裹着五彩的细面,这一口下去”

        夏采想想都流口水,忙催道:“公主,咱们快”

        回宫两字还没说完,就听旁边一声绵软的女声响起:

        “茨菇干片伤了口感,不若换成正是季节的莼菜?”

        不管怎么数,王嫔都是宫中第一等的美人儿。

        一身胭脂色旗装,梳着寻常的小两把头,因着刚刚产子,面色还有些惨白,略施的粉黛甚至不能掩盖住眉眼间的憔悴,可即便如此,也难挡她清婉动人之姿。

        这时离得近了,昭宁看到她那又长又密的睫毛下是一双水润润的杏眼,如同笼着江南烟雨下的水雾,叫人看了就不由心生怜惜。

        这一刻,昭宁也体会到了那句“我见汝亦怜”的情境。

        她微微福身,问王嫔安。

        王嫔位分再低也是皇子皇女的庶母,本该安然受着,最多也不过微笑颔首,可她为人谦恭和顺,在侍女的搀扶下也福了福身,“五公主有礼。”

        昭宁望闻问切的本事刚学了一根汗毛,但纵是如此也能看出她脸色不好,“娘娘怎么出来吹风?小心身体。”

        王嫔柔柔一笑,“有劳五公主关心。”

        方才洗三礼毕,小阿哥就被乳母抱下去喂奶,这一抱就是抱去阿哥所,当初的胤禑就是如此。刚出生三天的奶娃娃,王嫔如何舍得,也顾不上自己气弱体虚,直送到了承乾宫门口才依依不舍地回来。

        但这话不能说,说了就像是对祖宗规矩不满似的,于是王嫔略有些生硬地转了话题,“五公主巧思所做的凉茶,却因我反遭误解,还没向公主谢罪。”

        昭宁看她又要盈盈下拜,忙拦住,“这是哪里的话,跟娘娘有什么关系。”

        扶着她的纤纤玉手,又看向她那弱柳细腰,忽然想到盛那冰红茶的罐子,怕是有她腰身的两倍粗,顿了顿劝道:

        “到底是红茶不利孕妇,是我疏忽了——不过就是其他的什么美味也不能贪多,总要小心别伤了身子。”

        闷热的正午刮起丝丝微风,这风里虽透着滚滚热气,可王嫔却仍是受不住,捂着帕子咳了两声。

        身旁的侍女便行礼替她回话:“谢公主教诲,奴婢们一直小心伺候着,不敢让小主贪多,此前的凉茶也只饮了两碗。”

        昭宁奇怪,“你家小主就喝了两碗?多大的碗?”

        侍女比她还奇怪,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垂首回话:“回公主的话,就是宫里的青花墩式碗。”

        那样的小碗,容量也就300—400毫升,才喝两碗的话

        那应该不是红茶的影响。

        昭宁那颗暗自提了多日的心,这会儿倏然轻轻缓缓地放了回去,像是一片羽毛飘飘落地,没有激起一丝动静。

        连昭宁自己,甚至都没意识到她暗暗松了口气。

        落在王嫔眼中,却清晰地看到她舒缓了眉目,整个人都看起来轻松了许多似的。

        她收好帕子,轻声道:“公主见笑,我是小门小户出身,没有规矩惯了,将公主送来凉茶剩余的都给了宫里的宫女太监,还请公主莫要怪罪。”

        昭宁想起那晚面面相觑的宫女太监,明白过来。不过是问那罐冰红茶是否都是王嫔喝的,却无人回话,估计是他们私底下少规矩,但在皇上、惠妃、佟妃面前却不敢实言,恐被责罚。

        她这会儿有什么可怪罪的,轻快地笑起来:“娘娘快进屋吧,我也告辞了。”

        又想起什么,“多谢娘娘告知,哦,我是说‘莼菜’,这就回去试试。”

        王嫔依旧笑得温柔和婉,“在家时,春日里常吃,便有此建议,公主且试试。不过若是入面的话,可不能加醋食用,恐会损伤头发。”

        昭宁点头,“好,我记住了。”

        说起莼菜,最有名的做法就是莼菜羹。昭宁顺势想起王嫔是苏州人,这就是她的家乡菜,“若是娘娘爱吃,不妨让御膳房备下一些,也好解思乡之苦。”

        王嫔笑容稍显苦涩,“莼菜珍贵,倒是难得一尝。”

        莼菜素与鲈鱼齐名,又因产量稀少而显珍贵,更不用说还要千里迢迢从江南运来。王嫔虽得圣宠,但远不到偏宠的地步,因此御膳房想来是不会供应这样的珍稀食材。

        王嫔猛然意识到自己失言,慌要弥补,恰又风起,直接咳出了一番长篇大论。

        昭宁直恨不得自己上手去拍她的背:“起风了,娘娘快进去吧。”

        看着她如弱柳扶风一般被宫女搀扶进去,又听到偏殿里传来关门关窗的声响,昭宁才情绪复杂地说了句:“走吧。”

        昭宁叫来江宥,两人将这几种食材排列组合式的研究了一遍,总算确定既无相克也合太后身体,下午便让慈仁宫的小厨房准备了起来。

        莼菜口感鲜美嫩滑且本身无味,同其他食材混在一起,倒也不必担心味道混杂。

        太后一到夏天就不思饮食,本说没有胃口,晚膳只用些清粥小菜也就罢了,可等这碗五彩面盛上来时,却觉这实在好看得不得不吃。

        “紫苏、胡萝卜、菠菜、南瓜、红苋菜”太后点头,“光是这面,可就比午膳时用的还要丰盛了。”

        再配上竹笋、火腿、竹笋和黄瓜,这一碗面着实让人满足。

        于是之后三天,太后都只吃这种面,每次还都能将一整晚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听说太后胃口大好,康熙也觉安心,吩咐底下人多预备着竹笋莼菜,都送去慈仁宫。

        昭宁见到那一筐莼菜,便又有了想法。


  https://www.lvsewx.com/books/31013/31013240/24828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