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周守藏史 > 第174章 曾侯乙编钟论礼

第174章 曾侯乙编钟论礼


第174章  曾侯乙编钟·论礼

        只见——

        当风允手指划过琴弦之时,美妙的音符就像弥漫的云霞一样从琴身不断升腾而出。

        袅袅琴音,天地齐鸣。

        这宫殿内的乐器,都随之而动,无人而奏。

        包含道韵的乐声,随着一层层的波光,将风允的玄道,推出,化作云雾之风,涌向众人。

        在场的人如醉如痴,被这青涩却不落俗套的琴技带入朦胧当中,所视之物,观行天地——

        似在春田耕作之农,弓腰种禾苗。

        似在夏雨行水之舟,撑竿披孤蓑。

        似在秋风采摘之镰,笑颜挥汗水。

        ……

        风允以玄门观世之法,通过琴声,将殿中的诸位士大夫,皆带入了世间最为质朴的地方,让其感受人道之纯粹……

        即使风允已弹完一曲,众人的心绪还依然沉浸在那美妙的道韵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而这如云霞般的乐声,在楚国的大殿屋梁间,也缭绕不散。

        良久,坐于席上的曾侯才醒悟。

        其身上气息隐隐有升,似乎是因为这琴声所致。

        礼乐,此为曾侯之道也。

        今日,风允却是先增曾侯之礼,后又添曾侯之乐。

        “天籁不绝,余音绕梁啊!”

        曾侯感叹之声,也让席下的诸位醒来。

        但零星之间,不少的士大夫都有气息变化,可见是受到了玄道的影响,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风允身后。

        “嗡!”

        屈原早先闻风允与老子论道,就隐隐有孕育本命之器,此时再闻玄道,其心中的器也越发凝实,浅浅观望,似一纤长古琴。

        除屈原外,还有身侧庄周,他身上气势朦朦胧胧,收获广大。

        见此,曾侯又赞叹道:“风子不吝赐教,以美众人,心之大善,贤且大德。”

        对此称赞,风允笑而不语。

        早先老子就询问他,他欲独行此道,还是传于世人。

        风允不曾犹豫,他不欲独乐。

        此时以乐传玄,不曾私藏也。

        “风子,此琴无名。”曾侯抬头,望向宫殿之上的大梁之上,那股道韵还久久不散。

        “不若就叫绕梁吧,以彰今日之德。”

        说着,曾侯望向风允手中之琴,隐隐惋惜。

        因为,此时这琴经此一起,怕是名声大噪,将成名琴也,其堪比本命之器,将化神异。

        这样的存在,就是在他的库藏中,也不见几个,此时略感不舍。

        “琴为曾侯所赠,就名绕梁吧。”风允应声,对绕梁之名,并无察觉不忒。

        何况……

        绕梁,余音绕梁。

        倒是一典故了。

        “嗯…”曾侯颔首,不再去看绕梁琴。

        “恭喜风子,得一好琴。”

        “风子琴技,多番新颖,大德大礼啊。”

        不少从玄道中有收获的人都向风允恭维,风允淡笑而坐,也不驳这些人的面子,一一回礼。

        不多时,曾侯才道:“今,已有风子之礼乐为先,那寡人也应尽地主之礼仪。”

        “来人,抬寡人以曾国之力,所铸的大雅之乐来!”

        曾侯起身,高呼道。

        大雅之乐?

        殿内,各国的士大夫都诧异纷纷,前些年举行的礼乐雅会,也不见什么大雅之乐啊。

        风允身后,沈尹华不知为何,屈身上前,对风允道:“风子,这大雅之钟,是楚国之铜所铸。”

        “楚国之铜?”

        风允诧异。

        说话间,随着一阵阵艰难的脚步声,一群甲兵抬着一屏屏挂着大钟的架子,来到殿中央。

        其下大上小,共有三排。

        红漆金铜,在殿中的烛火之间,金光灿灿。

        不少的乐师与舞师快步而来,在这巨大的乐器之下,站立,以备曾侯之令。

        大雅之乐——编钟!

        铜之初为紫红交映,显出金色,遂为金铜之彩。

        若是不用,其生青铜锈也只在几年之间。

        观看这些光泽,应是新铸。

        不少士大夫蠢蠢欲动,望着这将整个殿中占满的编钟,欲上前观摩。

        见此,台上的曾侯大笑。

        “诸位可近之一观,其上有数千字,一书曾国之礼乐。”

        不少士大夫闻声,都上前观礼。

        风允望之,此时人数之多,拥挤不已,遂询问沈尹华:“什么楚国之铜?”

        一旁的屈原与庄周也望来。

        沈尹华目中无奈,悄声道:“曾侯欲寻铜矿,而扬粤之铜最多,遂准备以粮食布匹交换,但在此前,楚君和楚国权贵筹集铜矿,悄然赠送楚国之铜……怕就是铸就了这件器物。”

        望向编钟,沈尹华摇首,起身。

        “风允,老夫得先带两位公主前去观大雅。”

        说罢,就带着芈月,芈姝前往。

        而屈原此时面色涨红,沉默无声,再望向这编钟时,只觉得无颜久呆。

        这分明是谄媚姿态!

        风允思索一二,起身。

        “走,何曾见过这样的编钟,只观其态,就知晓是举国之器,若是演奏,不知是何音啊。”

        风允拍拍屈原的肩膀,屈原才恍然跟上,与庄周跟着风允身侧,来到这编钟之侧。

        “风子。”一手持钟锤的乐师上前,为风允介绍道:“上层为钮,中层为甬,下层为镈,依照音色,合律合奏而列。”

        “钟架横梁为木,绘饰红漆……”

        其乐师介绍,风允称赞。

        “礼乐之盛地,名不虚传,此编钟,怕是曾国之要啊。”

        闻声,乐师喜。

        风允也观毕,就带着屈原与庄周归坐。

        庄周道:“这需多少铜才能铸就?”

        风允目之编钟,思索。

        “若是以楚之计量,钟与其装饰底座,应有万斤之铜。”

        “万斤?”庄周眼中闪过莫名,其后又无感。

        他低声道:“万斤就是万金,不管其声再震,亦太过奢靡。”

        一金,大致价值为五十贝币。

        其五十贝币就是市上一匹细布的价。

        “一万匹细布啊。”屈原低喃:“楚之人口百万,其布娘多织,也要俩三月才能织出一匹细布,这还是不计蚕丝之数。”

        屈原捂住眉心,其怒意升腾。

        第一次,他认为楚国对曾国,是为阿谀奉承。

        一旁的沈尹华望之,叹然不语。

        风允还在注视那编钟。

        曾侯乙编钟,其名声在后世之大,此时却在风允眼前,即将奏响面世之音。

        “奏《人舞》!”

        曾侯见众人皆观编钟后,喜悦而令。

        “咚!”

        编钟之声,浩瀚如深山之鸣,浩浩荡荡,直击人心。

        “原,这乐如何?”

        风允在间隙之间,目视编钟与舞师而不改,低声问屈原。

        屈原不敢去看那用无数楚人之辛劳所得的编钟,低首,偷偷以袖掩目,啜泣道:“其声洪亮,如通神光…”

        “神若视之,怕却只是看见了无数楚人的哀鸣。”

        “人之美,何须如此重器而鸣呢,一枯木,一兰草,也能奏出高山流水之音啊。”

        风允颔首。

        “这就是欲望啊。”

        “寡欲养人,可不养人族。”

        <div  class="contentadv">        “唯有欲望,才能让人作出不可思议的行为。”

        “听,这样的声音,不正是人族在音律上的进步吗,即使它是因为欲望而出。”望向喜悦而视编钟的曾侯,风允并无鄙夷之心,也无批判之意。

        “人族的传承,就是在欲望中诞生的……”

        “因为人需要,所以有了创造,而在创造中,又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选择之后是抛弃与存留,延续……如此往复,生生不息,随着岁月的积攒,人族所存在的世界,也越来越丰满。”

        听到此处,屈原不禁低声问:“风子,那就要因为人族丰满,而摧残人吗?”

        庄周也凑近聆听。

        此时,这编钟之声,似乎不能再入庄周与屈原的耳中。

        风允目光不变,依旧望着编钟,那精湛的乐舞,似乎让他入迷。

        “我赞成人族以欲望的驱使而前进,就像是溪水汇流一般,滔滔不绝,以成江河,汇入人族汪洋。”

        “同时我也是希望每一个人,让他们看清欲望的本质,脱离掌控,学会选择…”

        屈原蹙眉。

        庄周却眸光一亮:“这太难了,风子。”

        他似乎抓住了一个契点,但转瞬即逝。

        “你还没有经历,怎么能去想脱离欲望的掌控呢?”风允虽然没有看向庄周,但庄周明白是在说他自己,遂腼腆一笑。

        “风子也曾被欲望驱使过吗?”

        庄周询问。

        风允道:“我从未摒弃自己的欲望……我所脱离的,是这个世界强加给我,我所不欲的欲望,这也是个人的选择。”

        此时风允才从编钟身上回眸。

        看向庄周和屈原。

        “我所不欲,勿施于己,世人不欲,勿顾其声,天地不欲,勿行其道。”

        庄周愣愣,浑身一震。

        屈原愕然,苦思冥想。

        “以观世间根本,求达处世真理。”

        风允目中,阴阳鱼眼跳动。

        屈原与庄周随着编钟之声,跟着风允来到了天地之间,乘风而上,远眺世间人族的繁衍生息。

        “你们瞧。”

        风允一指远处,那是部落之人,杀兽取皮,以成衣物。

        再一看,又是部落之人钻木取火,以火而食。

        但其间,一些强壮之人,能获得更多的食物,更好的衣物。

        “有巢氏以树枝为巢穴,庇护人族,而人族不满其状,后又有人以土块为墙,造就屋瓦,后王公贵族又以烧制之陶,高山之林,搭建宫殿。”

        “这是文明演变,也是欲望的驱使。”

        “其中劳民伤财,不计其数。”风云变幻,其云雾之下,已经是无数赤膊劳力,在肩扛重物,为君主搭建国之城墙。

        “随着岁月,人族的欲望会随着一个个人的欲望,越来越多,这些欲望构成了人族的天地。”

        “而在这片欲望天地下的人。”

        四周再变,风允带庄周与屈原来到一普通人家。

        观其一生。

        从降生时的婴孩咿呀,求其母乳,单纯质朴……

        至成年时的无奈艰辛,为其生存,身不由己……

        到死亡时的万事牵挂,为其一生,哀叹无奈……

        “比起人族数千以记的岁月,人的一生很短暂,一个人的欲望再大,也只是人族的沧海一粟。”

        “但,这却是一个人的一生……”

        风允沉默许久。

        “人族的欲望,是无数人欲所凝聚。”

        “而个人的欲望,却被外界的人、事、物所驱使,身不由己。”

        “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啊……”

        “嗡!”

        风允的观世之法消去。

        庄周与屈原回到了曾侯宫殿之中。

        那编钟之声也在此时停下。

        “彩!”

        “大雅之音啊!”

        殿中,士大夫们纷纷夸赞其声,眼中对这样的礼乐,羡慕不已。

        其申国大夫最为殷切,似乎在思考申国可否也能铸之?

        可这样大的青铜器物,不仅仅在材料数目上有难度,其浇铸的工艺上也有难度。

        其它器浇铸只为形,这乐器除却形外,还想顾及音色……

        再看那曾侯,被这一声声恭维之声,乐无言表。

        一时间,整个殿中都是曾侯的欢快笑声和士大夫的吹嘘。

        风允居在右首。

        对这编钟,即使知晓了其消耗国力,也不由赞叹。

        “此编钟,当为礼乐大雅,奠定了今时之音,可比拟古之大乐。”

        得风允的称赞,曾侯更喜。

        不过此番也没有忘记雅会的流程。

        “哈哈哈,让小辈们论礼,就以这编钟之音为题。”

        “现在,可思考一二。”

        “诺!”

        席间,士大夫行礼,其正宾席位上的论礼之人,都在苦思。

        屈原也是正宾。

        可即使随风允观世,也还未曾从那万匹细布的悲哀之中走出来。

        “国曰民重,民曰国重……原,与其悲哀成泣,不若思考,如何能得此大势。”

        风允之观世,可不只是让人如走马跑灯一般,观看世间就结束。

        其观世之后,还有处世,御世。

        可他观屈原,一感性之人,别说御世,怕就是自己处世也难成啊。

        摇首。

        风允只是将玄道的三世之法交给屈原,只是给屈原多一个选择,仅此而已。

        “屈原。”沈尹华望向屈原,从编钟之声中醒悟,他方才发现屈原还在垂头丧气。

        “你莫忘记此番来曾国,是为了一展楚之礼乐,让各国重新认识楚国,此时如此姿态,可对得起楚国培养?”

        闻声,屈原愣然。

        “楚国培养……”

        “是啊,我身负礼乐之担,怎么能这时候悲伤呢?”虽是这样说,屈原却泪目而望,看着风允。

        他这时才明白,风允所说的——成年之人,身不由己,他的‘欲望’被外界的人、事、物所驱使。

        “沈尹华先生放心,屈原…必不会堕楚国礼乐之名。”

        这是屈原的选择。

        他的一生已经注定,为楚国而兴、为楚国而亡,即使无奈,也不会有一丝懈怠。

        这时,曾侯言:“就先以风子所带的……楚国,为首台吧。”

        首台。

        此时论礼,其下有人欲与首台论,就可上场,若能辩过,其首台落败,亦可称擂台也。

        这还是楚国第一次为首台。

        不少士大夫都暗恼,却是被楚国捡了便宜。

        这首台之人,压力极大,为此众人都会给些面子,少有被第一轮击落的。

        “伱去吧,屈原。”不知为何,此时的沈尹华,面色已不似当初来曾国之时,似也被何事所打击。

        “诺。”

        屈原面目坚定,起身而入台。

        此时一乐师拿来一小鼓。

        “我来擂鼓。”风允出声,招来那内侍。

        擂鼓,论礼之时,其胜而擂,败而竭也。

        那内侍紧忙递来。

        屈原闻声,对风允深深一礼。

        “原,必不让风子失望。”

        ……


  https://www.lvsewx.com/books/47999/47999896/1014899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