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 第355章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第355章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面对朱标的诘问,吏部衙门一众官员都在心中为其捏了把冷汗。
  大人,咱们都知道您直肠子,没坏心眼,
  可眼下明显是太子殿下意欲安抚群臣,好推动试科举及田亩清丈事宜,那些个六部五寺中生计受影响的臣子在这会也都得到了想要的补偿。
  这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关口,您为啥飞来添堵呢?
  朱标的目光也深沉的凝望着眼前这位虽尨眉皓发,但精神矍铄的吏部尚书。
  天地良心。
  他在六部五寺中找的“范例”也不是此人啊。
  怎么就突然找过来“添堵了呢”。
  要不是怕找到礼部,唱双簧的痕迹太明显,他又何苦在百官中“制造”了两个不上不下的职缺,以此“打窝”钓鱼,再到吏部横生这些枝节。
  刘崧到底证明了他这吏部尚书不是白做的。
  即使是监国储君的诘问,他也仍旧严肃认真的拱手追问道:“敢问殿下,这恩赏出自户部,还是宫中内帑?”
  朱标双目微眯,不紧不慢的笑道:“即是恩赏,自当由内帑支取。”
  “太子殿下可曾读过三国志?”
  “自然。”
  “蜀相诸葛出师表中曾言,陟罚藏否,不宜异同,敢问殿下何解?”
  “自然是……”
  朱标刚欲开口,回过神来时,笑意却悄然而逝。
  而刘崧的面上,却始终不见半点畏缩之色。
  半晌。
  朱标不得不摇头称赞道:“刘卿新任尚书,孤接触不多,今日一见,方才惊觉,险错失贤良。”
  “孤受教了。”
  “不知刘卿有何良策,既可激励鞭策群臣,又能照顾一家生计呢。”
  吏部衙门内的群臣都低下了头,不敢卷入这场高端的“对弈”中。
  谁知道太子殿下这会到底是真的讨教还是“以退为进”啊。
  刘崧不卑不亢,仍旧恪守礼节对策。
  “臣谨以为,无论是秋闱试科举,亦或是田亩清丈,所涉政务,均涵盖六部五寺衙门。”
  “如科举一应流程,属礼部之职。”
  “官员招录,或升,或迁,或留,或贬,是吏部之职。”
  “田亩清丈,重新厘定,登记,造册,属户部,工部本职等等。”
  “每日政务,数不胜数。”
  “能者多劳,恩赏如一,此之谓不公。”
  “反挫能者之志。”
  “理当能者上,勤者赏,庸者下,偷奸耍滑,滥竽充数之辈,当逐。“
  “如此,方为正道。”
  望着当真给出了一个不偏不倚,不亲不同的良策,且坦坦荡荡接收来自自己和群臣目光审视的刘崧,朱标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多疑,错怪这位吏部尚书了。
  常升与他讲解斗争学问时,也不是没“剖析”过群臣。
  刘崧显然不是六部五寺基层官员一类心态的人。
  他有能力,有追求,“为民请命”。
  否则也不至于招致胡惟庸的陷害,又在胡党垮台之后迅速擢升为礼部侍郎,几月后便出任吏部尚书,还给他出了这么一个良策。
  可要说他有大毅力,大志向。
  他显然又不足以与秦相,蜀相,宋相这三位并列,否则就不会被胡惟庸整垮。
  可他如今的表现,显然又不太像朝中那群老狐狸。
  就算是要劝谏。
  他们也有的是和光同尘,两面讨好的话术,绝不至于当着这么多吏部官员的面,搞出这坏他们好事的一出“戏码”,捧高踩低的给他表忠心。
  毕竟已经六十高龄了。
  在被他父皇废掉宰相制的大明朝堂,他已然位极人臣,又何苦自将颜面的演上这一出呢。
  朱标的心中犯着嘀咕。
  事出反常,还是稳一手为上。
  “刘卿之策,老成谋国。”
  “可奏于明日大朝会上,与群臣公议。”
  “老臣遵诏。”
  一场会晤草草了结。
  目送着太子殿下远去的背影,这些个或想沐浴“圣恩”,或向太子殿下“促膝长谈”的臣子,只得幽怨的瞥了一眼躬身送远太子的尚书大人,发出一声微不可查的轻叹。
  好好的一场施恩,硬是被顶头上司搅和了。
  大家雨露均沾,君臣相宜,落个佳话不好么。
  可看着自家尚书大人施施然折返,审视的目光巡视一周,一众吏部臣属又莫不低下脑袋,“埋头苦干”起来。
  尚书大人的话都已经公之于众了。
  谁也不想当着一种同僚的面,被尚书大人打上庸者,偷奸耍滑的标签。
  宫中无小事。
  太子殿下巡视吏部衙门的消息,很快也便通过吏部臣属的悠悠众口传遍六部五寺。
  各种小道消息也在六部五寺的基层官员内传的飞起。
  各种版本都有。
  有称太子殿下在吏部衙门铩羽而归的。
  有传吏部尚书与太子殿下的奏对堪比唐太宗与人镜的。
  亦有吏部尚书毁人前程的。
  毕竟据传,太子殿下原本的计划是要巡视完六部五寺的。
  被这么一堵。
  且不说断了多少人的“前程”。
  光是那能者上庸者下的说法,无形之中就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但总体而言。
  此番对太子殿下的形象与威望影响不大,风评也多趋于正面。
  只是吏部尚书承受了许多风波。
  而朱标折返御书房,照例批阅完奏书,用过午膳,这才有时间复盘起今日吏部尚书这一遭来。
  咀嚼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八个字,朱标差随侍太监将三国志取了过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仔细品读着出师表中的原文。
  联系上下,朱标总算是读出那位“大公无私”的吏部尚书“公允”谏言下的深意。
  这是举公允之大义,限君主恩赏笼络之私权。
  偏生明面上还抓不住其半点痛脚。
  若不是经由常升剖析了一堂“斗争”,有那么一瞬,他还真辨不清,这刘崧究竟是善弄权术,大奸似忠的伪直臣,还是读书读出来风骨的真君子了。


  https://www.lvsewx.com/books/56795/56795562/304986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