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清]皇子潇洒 > 第60章 大开杀戒

第60章 大开杀戒


脱去蓑衣木屐进来东偏堂,也不说话,坐下来悠哉哉地听着熊孩子唱曲儿。

        潇然道长忙着给皇上和太子行礼。

        宫人忙着上茶。

        但听潇洒小道士那嚎的真情实意:“哇哇——师兄不疼潇洒了,哇哇——潇洒要吃肉——哇哇——”

        潇然道长道:“夜里不能吃肉,不好克化。”又说:“用了夜宵也不能哭嚎,给皇上和太子行礼了吗?”

        潇洒“哇”的一声扑到皇上的怀里:“哇,皇上,师兄欺负潇洒。”

        皇上老神在在的:“嗯。”

        潇洒“哇”的一声扑到太子的怀里:“哇哇,二哥,皇上和师兄都欺负潇洒。”

        太子好暇以整:“嗯。”

        潇洒:“哇哇哇——哇哇哇——”那哭得愤怒的,能把房顶都给掀了。

        一直到潇然道长答应道:“好,吃肉。明儿照常吃肉。”他才是哭声一顿:“真的?”

        嚎了半天,没有一滴眼泪的俊脸蛋儿仰着,潇然道长重重点头:“真的。”

        潇洒不敢信,可又开心的,吃饱了,嚎哭了这半天,他也确实困了,拉着师兄的衣襟撒娇:“困了,要睡觉。”

        “好。”

        “皇上,二哥,潇洒要去睡觉哦。皇上和二哥也去睡觉哦。”小孩子还是很有礼貌的。

        “去吧。”

        “去吧。”

        皇上和太子一起回答,潇洒打个哈欠,眼睛就要睁不开了。

        潇然道长抱着师弟,去里面洗漱了睡觉,皇上和太子一起无奈地摇头,吃饱了没有困意,在雅玩斋里走走看看,雅玩斋是个独立的二进小型四合院,庭院玫瑰绽放,茉莉吐芬芳,院后爬满蔷薇,远景青松翠竹,老梅湖水堤坝。

        穿衣镜是一种镶嵌在雕空紫檀板壁里的镜子,会旋转。由6-12扇隔扇组成的碧纱橱,除两扇能开启外,其余均为固定扇。隔扇的裙板、上做各种精细的雕刻,两面夹纱,绘制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绘画或题写诗词歌赋。

        要皇上和太子心动的是,这里满满的儿童趣味,和宫里的端本宫一样,色彩鲜艳明亮,彩绘雕塑等等,都是童趣盎然的画面。

        青蛙“呱呱”叫着,风轻轻地吹着,小雨不知疲倦地下,下湿了这座古老的四九城,下湿了人们酣甜的梦境,淋湿了皇上原本就潮湿的心情,却是要太子的心情好了一点,潇然道长的笛声响起,太子感觉到几分困意,恭敬地送皇上回去休息。

        太子西花园发生的事情,好似没有发生一般,前朝后宫都知道,西花园的小太监换了,都换成一个鼻子两只眼睛的,五官俱全的。

        所有人都当没有看见一般。

        大郡王、八贝勒、九阿哥一起商议,都是垂头丧气的。

        他们要整治噶礼,皇上出手,硬生生地压了下去。

        他们要激化皇上和太子的矛盾,可眼瞅着,皇上和太子的关系,反而,似乎,有缓和的痕迹?

        九阿哥实在不敢了,苦着脸道:“大哥,八哥,我们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罢了,我们将差事办好,汗阿玛自然看在眼里。”

        八贝勒沉默。

        大郡王粗声:“我们有什么讨巧的差事可以办?准噶尔部今年又打不起来。”

        哥仨一起烦恼,八贝勒道:“大哥、九弟,我们要做好准备,防止太子回击。”

        !!!

        大郡王更憋气:“要按照我说的,就直接告诉汗阿玛太子的恶行。”

        九阿哥气道:“怎么告诉?我们还没怎么太子那,汗阿玛就护着成这样,我们要是动手了,汗阿玛能容得下我们?”

        大郡王:“……”

        八贝勒也愁。

        太子开始回击,命令人直接在朝堂上攻击大郡王,军队里谁曾经贪污军饷,谁贪了功劳,谁养外室,谁出入青楼楚馆……芝麻大点的事情也翻出来,大郡王应接不暇,手底下犯错的人有真功劳真本事还好,有机会将功抵罪。

        一些个,大郡王为了拉拢人,送出去的职位上的人,被拉下去二十多个。

        不光如此。

        五月十五的大朝后上,太子还很大方地:“汗阿玛,之前四弟和十二弟训练八旗子弟,不若再考核看看他们的成绩,若有成绩突出的,正好给个机会,交给大哥练一练。”

        皇上端坐龙椅,面带笑容,很欣慰太子的大气,看一眼老大,笑道:“是该如此,八旗子弟,既然要练出来,就要用。不用,永远都是假把式。老大,这个事情你要上心。”

        大郡王一张脸青白交错,偏偏皇上和太子跟没看见一般。

        身后的三郡王踢他一脚,大郡王这才咬牙站出来,答应道:“儿臣遵旨。”

        到了他的手底下,那就是他的人了,他怎么都能给训练出来,和自己亲近。可,太子给八旗送了一个大人情,谁不念着太子的好儿?

        瞧瞧庄王,这大朝会那,就笑哈哈地夸道:“皇上,太子殿下挂心八旗子弟,是那帮小子们的福气。”

        大郡王差点气背过去。

        皇上谦虚道:“王兄,八旗子弟,最近好了很多,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太子矜持道:“庄王伯父的夸奖,孤不敢当。孤只是想起孤的十四弟,打小儿最是喜欢兵事的,人在盛京,见天儿来信询问练兵的事情,说他要去当兵。可见这年轻男孩子都是这样。”

        后面的话,大郡王就没听见了,脑袋里“嗡嗡”的:太子要分化他们,拉拢十四弟不成?!

        太子就是要这样随口一句,可太子是太子啊,这话能随便说的吗?!偏偏太子大大方方的关心,也不见热乎,就是要大郡王看着像又不像,急得恨不得和太子打一架!

        至于八贝勒那里,十三阿哥不在京城看着?没有关系,孤亲自去户部走一走,孤是太子,前来视察户部催账事情进展,这不是应当的吗?

        八贝勒要借着催账,光明正大地和大臣们接触,拉拢人心,甚至因为几个案子,和刑部官员也有了接触,也没有关系,太子也去刑部走一走。

        官员再喜欢八贝勒,那也要敬着太子。

        偏偏这次太子还特接地气的亲和,说话也不孔雀展翅地端着了,官员们都大夸太子“君子之风”。

        八贝勒被刺激的,几次要破功。

        九阿哥拦着他,他在外头继续装着“贤良”模样,回来自己府里也不能丢了人设,憋得五月里就人上火嘴巴起泡,却又因为出海的日期临近,再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最要他们兄弟上头的是,十阿哥因为帮助嫂嫂们做比赛,见天儿和嫂嫂们混在一起,忙忙碌碌的,忙着一个小比赛,宛若出兵打仗的将军,都不见他们了!

        十阿哥本人混账,可他有混账的资本啊。他的母家,他的妻族,那都是满朝廷的独一份儿,是八贝勒一伙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儿。

        如此这般,前朝后宫都看花了眼,想破了头。

        阿灵阿也顾不得皇上发现了,亲自找到这混账外甥,问他:“阿哥,你最近忙着比赛,可开心吗?”

        十阿哥乐呵呵的:“小舅舅,我很开心。”

        阿灵阿知道这个外甥是蜡烛的,不点不亮,又问:“阿哥,以前和哥哥们一起玩,开心吗?”

        “开心。”十阿哥对八贝勒和九阿哥,那是有真感情的。

        “那阿哥,以前和现在,哪个更开心?”阿灵阿打定主意,今儿一定要问出来。

        十阿哥苦恼地思考一会儿,天了噜,十阿哥居然会“思考”这回事了,这已经要阿灵阿胆战心惊了。

        十阿哥思考完毕,瞧着小舅舅眼巴巴的样子,不确定地道:“小舅舅,我也不知道,……以前,没有多少趣味儿。”眼睛一亮,“现在好啊,这钓鱼,钓鱼比赛,命妇们比赛,比养戏子还有趣儿。”

        阿灵阿不知道自己什么心情,彻底死心?还是彻底放了心?阿灵阿只听到自己说道:“阿哥既然喜欢,就好好玩,舅舅会大力支持阿哥的。”

        十阿哥对小舅舅倒是真关心的,支支吾吾道:“小舅舅,我自己玩就好,这是汗阿玛知道的,皇祖母和嫂嫂们大力支持的,您就装不知道就好,免得汗阿玛知道了,骂您不务正业。”

        阿灵阿一句话也不敢说了,他为了表示“光明清白”,这谈话是在十阿哥府上,当着不少协助比赛的幕僚们面前说的,十阿哥出口就是“免得汗阿玛知道了……”他真怕自己叫混账外甥给坑了,交代一句:“阿哥尽情地玩,臣还有事情,先告退了。”

        阿灵阿忙慌慌地走了。

        十阿哥因为有小舅舅的话,更是干劲十足。

        皇上听说了,抬手按了按眉心,还真拿混账老十和阿灵阿没有办法。

        阿灵阿福晋来畅春园一趟,和皇太后说了一番感激的话,挨个皇子福晋家里送礼,又是一番感激的话,太子妃这里也没落下,大致意思:我们家十阿哥人混账,如有不当之处,你们尽管打骂,只别嫌弃,只管带着他一起开心玩玩。

        这要是其他做外甥的,肯定觉得丢人,十阿哥是什么人?十阿哥很感激很自豪地和小舅母表示:你们都放心吧!我跟着皇祖母和嫂嫂们,最是乖的!

        十阿哥在混账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连争位吉祥物也不做了。

        十福晋进宫,和皇太后说话,皇太后拉着十福晋的手,乐得合不拢嘴:“都说这浪子越浪难回头,真真是真理儿。我可是放了心了。”

        十福晋眼里有泪花一闪,亲亲热热地抱着皇太后撒娇:“皇祖母,我就担心,他就这一阵子兴头儿。”

        皇太后安慰道:“不用担心。比赛年年办,保证他不想再浪,也必须浪。”

        十福晋“噗嗤”笑出来,宫人们也笑。太子妃乐得十阿哥不掺和争位的事情,取笑道:“可见这十弟妹平时在我们面前的豪爽,都是装的。到了皇祖母面前,就是黏糊的小女儿家。”

        皇太后指着她笑:“可见你这嘴啊,就是不饶人的。可怜见地,你也过来,我抱抱你。”

        宫人们都捂嘴笑。

        太子妃也笑。

        外头传来小孩子的脚步声,潇洒跑进来,面前飞着一个竹篮子,怀里抱着一捆鲜花,口中喊着:“祖母。二嫂、十嫂。”

        皇太后笑道:“这是打哪里来?一头的汗。”

        潇洒一身褐色短打小农夫的装扮,头上小草帽,脚上还是粗布鞋,放下东西在茶几上,和祖母撒娇:“祖母,小汤山第一批长好的西红柿,潇洒给祖母送来,花儿也给祖母哦。”

        十福晋拿起花儿插花瓶,太子妃拿着手帕给他擦汗,皇太后笑道:“今儿第一批西红柿,我们凉拌吃好不好?”

        “好哦~生吃也好吃哦,祖母。”潇洒喜眉喜眼的:“祖母,潇洒吃了一个,酸酸甜甜的,汁水饱满哦,好吃。”

        皇太后乐了:“才说你十哥是一浪不回头了,又来一个小吃货。”

        潇洒问:“十哥怎么浪?祖母?”

        十福晋道:“你十哥啊,以前不喜读书,现在做梦都是比赛玩乐的事情。”

        潇洒鼓掌道:“十哥棒棒哒。祖母、二嫂、十嫂,潇洒喜欢十哥哦,潇洒长大也这样浪,浪的头也没了,就不用回头了。”

        皇太后:“……”

        太子妃:“……”

        十福晋接过来宫人手里的白水,喂十九弟,眉眼都是笑:“长生天在上,我们十九弟最是你十哥的知己。以后你十哥要是不够浪,十九弟只管打他。”

        “好哦。”潇洒很开心这个嘱托:“十嫂放心,潇洒要打十哥,一定打的他哇哇哭。”

        十福晋笑。反应过来的皇太后和太子妃,前仰后合的,哈哈大笑。

        大厅里进来一伙跟着十阿哥的宫人,还有脚步更慢的皇上一群人,皇上进来,互相行礼完毕,皇上笑着问:“皇额涅,你们在说什么?”

        皇太后脸上还是笑儿:“刚说起老十越□□荡子,哎吆,太子妃,你来说说。”

        十福晋喂十九弟用白水,直笑。

        太子妃要将十阿哥玩比赛的事情砸实了,快言快语地将话儿说了。

        皇上笑道:“人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你倒好,要学你十哥,浪的头都没了。”

        潇洒喝了水,口渴解了,精神头更大,振振有词地:“凡事尽善尽美,浪的没了头,才是真浪子。”

        皇上:“……”

        不管怎么说,十阿哥玩比赛的事情,在各方助力下,那真是风生水起的红红火火。

        盛京皇宫,用完晚食的夜里,天黑五指看不见,火把点燃,五贝勒、七贝勒、十四阿哥用完晚食,伸伸累到瘫痪的胳膊腿,各自的小厮送来最要心灵安慰的,来自北京的信件。

        十四阿哥摊在椅子上,手上撕开信件,吐糟道:“见天儿和一群老王爷们闹腾,再不给我回去,我要疯了。”

        十四阿哥的声音有气无力,五贝勒安慰道:“你回去做什么?这差事办好了,大功一件,你现在回去,不亏得慌?”

        七贝勒笑道:“他才不会觉得亏得慌。只要能要他去打仗,当着小兵也行。”

        十四阿哥道:“还是七哥了解我。”

        五贝勒待要说话,蓦然瞪大眼睛,一拍大腿,欢喜道:“十九弟的主意好,哥哥怎么忘记了女子们那?做美食,怎么能没有女子们那?”

        七贝勒惊讶,探头看一眼五哥的信件,再看一遍自己的信件,还是惊讶:“五哥你那是小事,盛京的姑娘本来就泼辣。你看我的,骑马快跑拔河比赛,男女都参加,皇太后和皇上都答应了,还是十弟主办。”

        五贝勒接过来七贝勒的信件,正看着。但见十四阿哥最震惊,震惊到嘴巴张大,眼睛瞪圆,说不出来话,爆发出一阵阵痛快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五贝勒和七贝勒一起看向他,十四阿哥笑够了,望着两个哥哥,兴奋道:“五哥、七哥,汗阿玛要我回去,练军!”

        五贝勒:“真的?”

        七贝勒:“汗阿玛说的?”

        “真的!是汗阿玛说的!”十四阿哥眼睛亮的好比小太阳,“太子和汗阿玛提起来,汗阿玛就答应了!”

        !!!

        五贝勒惊呆了。

        七贝勒惊呆了。

        十四阿哥给两个哥哥鞠躬行礼:“这些日子多谢两位哥哥照顾,弟弟去收拾行礼,明儿就回去。”

        五贝勒赶紧拉住:“你好歹办个离别宴席。”

        七贝勒道:“你要去练兵打仗,也需要盛京老王爷们的支持。”

        十四阿哥因为两个哥哥的话,纵然归心似箭,还是要耐住性子办宴席,不甘心道:“最多两天!”

        十四阿哥摩拳擦掌的,做梦都是饮马大漠,拉弓射大雕。

        淮安,黄河和淮河交汇的地方,知府边上的小院里,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在傍晚回来,在书房里洗漱收拾自己,简单地用了晚饭,累得一下也不想动,手指头也不想动一下。

        两个侍卫拿着几封信件进来,行礼。他们才是有了一点表情。

        挥挥手要侍卫退下,关了门。四贝勒和十三阿哥摊在罗汉床上,直接拆信。

        看完各自的信件,互看一眼。十三阿哥道:“四哥你先说。”

        四贝勒:“汗阿玛要我回京,赶在五月二十八之前,相送出海的队伍。”

        十三阿哥:“汗阿玛要我回京,去火器营。”

        哥俩都是一脸同样的震惊。

        四贝勒稳住心神,分析道:“出海队伍,为何要四哥跟去护送?十三弟去火器营是大喜事,马上西北战事起来,火器营是重中之重,十三弟也是知兵的人,正好一展抱负。可是这个时机?汗阿玛要御驾亲征,带着诸位兄弟一起?还是要十三弟自己领兵?”

        十三阿哥面色严肃:“太子殿下在信里什么也没说,汗阿玛也没说。要我心里没底的是,太子要派自己人出兵,抢下大哥的领兵权,应该也不会用我。火器营是太子殿下之前待的地方,至今还有亲信,步兵统领和兵部尚书也是太子的人。”

        用忠心的大臣,比用弟弟好多了,因为:弟弟有继承权啊。万一这个弟弟变成第二个“大郡王”那?十三阿哥自认不会做那等叛变之事,可太子凭什么信任他?

        哥俩都是摸不着头脑。

        四贝勒又道:“十九弟说,盛京要办美食比赛,男女老少一起参加。北京要办骑马拔河快跑比赛,命妇们也都参加,还是十弟和福晋们一起组织的,……后面还办,十弟负责,还要邀请法兰西人来参加……”

        四贝勒按按眉心:“要十九弟闹得,越来越会玩乐,你看你四嫂在信里写的,跟领了皇命立下军令状一般。”

        十三阿哥倒是笑了:“四哥,四嫂天天在家里,出去散散心也好。我记得,太*祖皇帝时候的关外,哪有现在的那么多规矩,都说现在关外女子还是泼辣,可那时候的关外女子,才是真正的泼辣,玩起来疯的不分男女,打架男子都怕。”

        四贝勒最是古板的,当下板着脸:“时易世变,如何能论当年?四哥也不是老古板,闹着要皇太后高兴高兴,也是她们的孝心。最近京城发生太多事情,玩玩也好。”

        “这就是嘛。”十三阿哥歪在罗汉床上,抓桌上的瓜子磕着,慢悠悠地道:“十四弟也回北京,还是去西山大营,这就是说,这次用兵西北,大哥很可能不会领兵了。科举改革开始了,全国人提建议,不知道京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光是噶礼一事,就够太子殿下和大哥闹起来了。”

        “科举改革的事情,是势在必行了。噶礼有能力,两江总督他当得,可他玩弄科举舞弊,此番大大得罪江南读书人,这次是保不住了。但这事,估计也不好处理,刑部哪个敢审讯噶礼?且看着。”四贝勒一个警告的眼神,不许他掺和进去。

        “四哥你放心。”十三阿哥热血讲义气,也是真孝顺,“不知道皇上怎么气怒和失望,这估计又和徐家的案子一样,变成悬案,一直拖到人都忘记了,悄悄处理了。……”

        敲门声响起,十三阿哥道:“进来。”

        一个小厮进来,笑道:“四爷、十三爷、扬州送来一批西红柿。”

        十三阿哥道:“多吗?”

        “多,给主子爷两筐,给奴才们一筐,门上也得了一筐。”

        “洗了,用热水烫一烫,加点糖凉拌,端上来。”

        “嗻。”

        古往今来送礼,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要见阎王先给门礼,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门重新关上,十三阿哥笑道:“这些盐商,就是鼻子灵。”

        四贝勒道:“新的巡盐御史到了苏州,汗阿玛调了曹寅回去南京,派李煦在苏州,盐政上也要开始了。”

        十三阿哥快意恩仇:“不光是盐商,粮商也是。之所以朝廷如此依赖商人,乃是因为道路艰难运送不易,边境人吃盐吃粮食必须靠商人,却养的他们不知道东西南北。现在开始修路了,这盐价和盐商,都要下来了。”

        “你错了,”四贝勒面色忧愁:“你想想,春秋战国汉唐时期,盐巴变成国管,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税赋。盐铁税赋占据每年税赋的三分之一,合理要百姓受苦,养活了朝廷和商人,没有了盐巴……有锅巴,房子巴……”

        十三阿哥眼睛一瞪,怒气上来:“一群只会窝里斗坑自己百姓的小人文化!天天念着‘民为重’,就是这样重的!爷呸呸呸!”

        四贝勒气得,抡起手边的枕头就是一下子,训斥道:“这话是你能说的!”

        十三阿哥不服:“人家西洋强盗都知道去抢其他国家的,富裕自己人!就他们,……”十三阿哥眼看四贝勒急红了眼,不甘心地闭上了嘴,嘟囔道:“一群男盗女娼的,天天驯化老百姓守规矩听话,我看了就烦。”

        四贝勒运气运气:“四哥以前都不知道你这样愣头!你坐好!”

        十三阿哥不甘不愿地坐好听训。

        四贝勒一看,更气。他气怒这弟弟愣头愣脑的一腔侠肝义胆,却也更担心这个时候一着不慎被牵扯进去,丢了身家性命。

        “四哥今儿这话,你仔细听着,听到心里去。四哥不说第二遍。以后你要再这样愣气,四哥第一个关了你。”四贝勒黑着脸,人生第一次和最疼的弟弟这样说狠话,吓得他一个哆嗦。

        可是四贝勒这次不打算惯着他。

        门口传来敲门声,四贝勒唤人进来,两碟水灵灵的凉拌西红柿,摆在面前,门又关上。四贝勒思及另一个要人操心的十九弟,决定今儿一定先要十三弟长长记性。

        “十九弟之前,在朝堂上,曾经问皇上和大臣们,为什么他的海伯伯技艺那么好,不被人尊重?不能发财?不能当官?你说说!”

        十三阿哥一梗脖子:“还不是那伙人,天天喊着儒家文化多好多好,其实就是钱、权流进骨子里,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没人埋。”

        四贝勒冷笑:“那你知道,为什么这中原,会有这样的文化?你以为,就你聪明?你以为,就你知道原因?四哥今儿告诉你,这就是人!你不这样想,你就是人里的异类!”

        十三阿哥脸白了。

        四贝勒的目光含着刀子:“四哥来到黄河,见到一个老道士,他受玄灵道长之托,送来一封信。玄灵道长说‘这片土地,说是几千年文化,其实就是弱势文化,几个人,几本书,驯化的一代代人上亿的人变成讨食吃的蚯蚓。可这最是符合人性的。’四哥知道,再过几千年也还是这套文化,只会更严重的,换汤不换药罢了。可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大刀阔斧地,给这片土地一个希望!”

        四贝勒的话宛若一道雷,劈在十三阿哥的心口。十三阿哥眼睛发直:四哥居然想的这样深远!不对,四哥居然和玄灵道长有联系!

        四贝勒的声音沙哑低沉,沉痛:“四哥相信,大清总是有希望的,这希望,也是人性,追求光明的人性。不管有了平价盐后,还有什么模式出来,要老百姓掏空家底子,不过就那几样,衣食住行罢了。我们身为皇子阿哥,有何惧怕!倒要这些掏空国库和百姓的官商,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

        四贝勒说着劝导十三阿哥的话,自己气得脸色铁青,他习惯地转动手上的一串番菩提佛珠:这是当年太皇太后给他的佛珠,他这次来黄河,知道自己会忍不住发作脾气,特意带来,一到生气,就转一转,提醒自己。

        “四哥到了黄河,眼见饿殍千里,骨肉相食,那些官商却依旧富得流油,朱门酒肉臭!四哥如何不气?四哥恨不得将他们都杀了,杀一个‘人山’出来!可是四哥不能!”

        !!!

        十三阿哥吓傻了,十三阿哥“腾”地起身,手上给四哥顺着背,口中一个劲地安抚:“四哥别气,四哥别气,四哥你气着自己他们反倒高兴了。四哥,弟弟就是说说气话,弟弟都明白着。弟弟保证以后都不说这样的话了。”

        四贝勒喘口气,眼睛里一片沉淀下去的杀机,宛若平静海面下的暗潮汹涌。

        十三阿哥是贴心弟弟,一个劲地劝说哄着四哥。

        四贝勒和十三阿哥紧锣密鼓地,安排好黄河上的事情,临别之际,面对哭着相送的万万老百姓,衣衫褴褛、面容蜡黄,瘦骨嶙峋的身体里装着呆滞麻木的灵魂,哭着,跪着,求着他们,一起泪眼婆娑。

        四贝勒说:“我爱新觉罗·胤禛,谨代表皇上,皇家子弟,告诉父老乡亲们一句话,但有我在一天,一定要这大清海清河晏!你们信我,我定不负所托!”

        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带着大队人马走了,这一趟,他们杀了十多个贪官,抄家十多个,领着黄河两岸的侥幸活下来的老百姓,在天灾**之后,重整家园。

        他们给了老百姓一个希望。

        从于成龙治水开始,皇上几次亲临黄河,如今派亲儿子下水一起治河,老百姓信任皇家,信任朝廷,只哭着喊:“四爷、十三爷,保重自己……”

        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心里压抑着,紧赶慢赶地赶路,不想遇到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这是怎么也赶不上五月二十八到北京了。哥俩急得要赶夜路,却是收到皇上的八百里加急,皇上说,出海的日期延后,不着急赶路,他们才是松了一口气。

        皇上在畅春园里,和汪翰林、潇然道长一起钓鱼,感叹连连。

        “这老四啊,小十九天天夸他四哥最是孝顺的一个,却是这次要朕连番给他擦屁股!”

        汪翰林心口一跳,斟酌道:“皇上,黄河两岸这次的灾荒,臣在北京听着,都心惊肉跳。四贝勒最是有同理心的人,他到了黄河一看,哪里受得住?”您老人家明知道四贝勒的个性,还派四贝勒去,不就这个意思?您可不能背后给四贝勒一刀。

        皇上眉眼一冷:“你也帮着他说好话?你可知道,他带着太皇太后的菩提佛珠到了黄河,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杀得那是人心惶惶,读书人和他大辩论,他将读书人骂了一通,说他们十年寒窗只学了一肚子男盗女娼,还写信给玄灵道长,骂玄灵道长:你们天天说‘大华夏’,我也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我怎么觉得这大华夏的文化,哪里不对啊……’吓得玄灵道长给他写了老长的一封信开导,又给朕写信劝着。”

        汪翰林:“!!!”

        汪翰林脸白了,皇上今天钓鱼,钓的是自己和十九阿哥啊!

        潇然道长却是不动如山,安然钓鱼。

        皇上瞄一眼潇然道长,冷哼一声:“你可知道那信里都写了什么?意大利有一本**《君主论》,就和那本书差不多。臭老道打量着朕不会杀他不成?教歪了十九阿哥,又要教歪朕的四贝勒!他要干什么?朕看他就是嫌弃自己活得太久了!”

        汪翰林心说《君主论》我也知道,皇子们还要学什么《君主论》?您老人家就是一本活的《君主论》。可他不敢说啊。

        汪翰林拿着鱼竿的手在抖,想跪下求情,又生怕要皇上认为自己心虚,脑袋里急速运转着,劝道:“皇上,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君主论》一书,臣也看过,可臣看了就是越发喜欢寄情山水。臣认为,四贝勒最是孝顺的人,知道了这本书,会更知道皇上的不容易,知道怎么更好地孝顺皇上。”

        皇上:“……”

        皇上一转头,不敢置信地望着汪翰林:“汪孝祥啊,汪三儿,朕第一次发现,你的脸皮如此之厚。《君主论》在南京有多少本?几个人看过?”

        “三本,都是手抄本,却没有翻译,意大利文和拉丁文。五个人看过。”汪翰林不管瞒着皇上,“这书在意大利也没有刊印,教皇自己收藏。南京主教带来一份手抄本,有一次喝醉了说了出来,家父才知道。他收了十九阿哥做学生,教导给十九阿哥,家里人只知道潇洒小道士的名字,也没见过人。”

        皇上气得狠了,咬牙道:“没见过人,是不是生怕朕注意到小道士,等小道士大几岁的?”

        汪翰林不敢撒谎,更不敢说实话了,袖子一抹头上的冷汗,苦着脸道:“皇上,臣家里,真没有其他心思。玄灵道长培养小徒弟,要各大家去教学,家父收到帖子,也没去。后来家父听说玄灵道长的小徒弟真的好,想去见见,玄灵道长又不答应了,再后来,就是进京了……”

        皇上听了满意,却是更生气:玄灵老道因为胎记,猜到他的小徒弟可能是十九阿哥,却不着急送进京,或者报告朝廷要朝廷去接,而是硬生生地拖了一年,这要皇上一想起来,就想砍了那老道的脑袋!

        潇然道长道:“皇上,师父舍不得师弟是真,有顾虑也是真。朝廷的风声露出来,整个武林都在谈论这件事,江南冒出来好几个年龄相仿的‘十九阿哥’,师父也不敢断定师弟就是。”

        皇上冷笑:“那个老道的想法,朕还能不知道?”

        玄灵道长当年因为抗清在外,老父亲在清兵进了南京后自缢身亡,他为了家里的其他人活了下来,却是出了家做了道士。这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很多义士一样,痛苦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担忧大清走了明朝的老路。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想通了,开启了灵智,有了大毅力,满人汉人蒙古人之类的,都不是事情。改朝换代,也不是事情,毕竟明朝也不是盘古开天就有的,人人都喊着复明、复元、复宋,复唐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日子要过,要过的更好,尽管他们的力量是蜉蝣撼树,可也想尽了全力。

        汪翰林一个大俗人,顾着十九阿哥,顾着汪家,顾着忠君之诚,害怕皇上。

        潇然道长一个世外之人,却是不怕的:要入世,就从心做一番事情。力不从心,就回道观去,一个道观就三个人,哪里不能去?最是逍遥自在不过。

        所以皇上就气啊,不□□玄灵道长教导熊孩子的一切,还气熊孩子也学了一番世外高人的派头,将来很可能和他娘一样狠心无情的。

        不过这都是皇上一瞬间的念头,皇上了解玄灵道长,那是类似于“最熟悉你的人,其实是你的敌人”这句话。皇上作为皇上,最喜欢听话忠心的人,最不喜欢有谁开启灵智,妖言惑众。女子遇到强盗自杀身亡,是忠于大义,朝廷要去抓拿强盗。

        女子不自杀反杀了强盗,还大大方方地活着,那还要朝廷做什么?

        说白了就这么点想头。玄灵道长一伙人,就是这样一群“女子”,还有点儿能力,要皇上很是头疼,偏偏他们时刻谨慎着,不过了皇上的那道底线,皇上真没有理由全杀了。

        所以皇上就不明白啊。皇上撇一眼潇然道长,问他:“你师父真不怕死?”

        潇然道长:“回皇上,怕。”

        “哦~~”皇上真心请教道:“怕,还敢几次挑衅朕?”

        “不是挑衅。”潇然道长说大实话,“师父说,皇上是皇上,能容得下。”

        皇上这次是气笑了:“哪天朕不容得下了,一定砍了他的脑袋!他最好祈祷朕心情好点。”

        潇然道长闭嘴了。

        皇上冷笑一声,看向等待宣判的汪翰林:“这事情谁也不许说,写信给你父亲,他知道怎么做。”

        “……臣遵命。”

        《君主论》这样的书,绝对不能传出去。精英阶层如获至宝地要研究,这是免不了的,皇上也知道自己管不来:隔着一个大西洋都能传过来,还怎么管?皇上的意思,汪家一本,南京主教一本,玄灵道长手里一本,短时间不能再扩散了。

        今儿这事,就是过去了。

        皇上看这两个就烦,撵走他们后,自己在湖边慢悠悠地散步,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玄灵道长算准了,他不再特意保太子,而是在几个儿子里,选一个?

        皇上琢磨着琢磨着,玄灵道长写信告诉自己,他和四贝勒联系的事情,这是在告诉自己,他投一票给四贝勒。

        皇上感到一阵阵的头疼,躺到躺椅上,魏珠给皇上轻轻按头。

        四贝勒原本只是皇上照着亲王培养的,辅佐太子的,奈何世事不如意十之九,皇上也不能超脱的。四贝勒没有学过帝王之学,为人太过苛责,身边也没个党派亲友的,这看似被孤立很不好,其实是最好的人选。

        皇上迷迷糊糊的要睡着,还在心里骂玄灵老道:他培养一个太子,这样好,还是被下面的人拉进争位的泥潭里,眼看着要父子反目,真要是四贝勒是个好的,再要被人知道了,那些投机分子一窝蜂地投奔四贝勒,架着四贝勒在火上烤,他去哪里哭去?

        皇上心里有了决定,不管这次选谁,就算还是选太子,他也一定捂紧了,悄悄的教导,暗地里培养。

        “皇上要命妇们参加比赛,这是要打压其他地方的小脚比美,打定主意要汉家女子放脚。”其他人都在关心科举改革,许嘉俊和汪翰林说话,很是开心于这个方面。

        汪翰林经过钓鱼事件,现在还是心有余悸的,感叹道:“不少人都来家里问,我们家为什么给放脚……女人的脚,男人的发,莫名其妙的,变成国之大事。……出海的日期都定了,为什么又拖延?”

        汪翰林知道他担心自己,安慰道:“不用担心。船队都准备好了,呆在港口一天就是万两的银子流到海里,皇上不会拖延很久。不过这话你可不能在外头说。其他人来家里,一律就说这是先头老人家的嘱咐。”

        “你放心。我以前认为海上危险,现在只想要你们赶紧走了……昭华妹妹进了太医院,莘桐也进了女子学院,具体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皇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南洋上,出海的人,下南洋的人,小琉球的人,甚至是葡萄牙借助的澳门,水师都去了……”

        “水师调派的事情,”许嘉俊眼里有一道冷光,“我愿意信天地会不会对‘她’动手,但是,你也知道,‘利益当头’这句话……这件事,你写信给伯父,不要管。这么几年下来,想要安心过日子的,早改头换面了。”

        “我又何尝想不到……”汪翰林心里悲伤,闭上眼睛。

        当年汪家的一个先人在前线和清兵打仗,就是要投降的人背后捅了刀,不治身亡。回忆过去要汪翰林难受得很,起身开了一坛酒,和许嘉俊又喝了一个大醉。

        谁也想不到的事情,皇上推迟船队出发,是为了等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回来。

        皇上之前派汪翰林去广东,现在又改了,目的地不定。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帝心难测,都不敢去测了。

        太子回击一番,出了气,只等着西北军报送来,大郡王能不能去领兵。

        大郡王被一番打击,又因为十四阿哥回来和他争斗兵权,也是顾不上太子这边了。

        九阿哥在户部催债,地方上又死了五六个官员。八贝勒伤痛于这些亲近他的官员们,居然真宁死也不还债,吐了血躺在家里。

        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出去一趟大开杀戒,弹劾他们的折子小山高,皇上一直不发一言,更是要一些人心惊胆战的。

        六月初三,天下着小雨,四贝勒和十三阿哥回来北京,洗漱过后就去见皇上,皇上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两个儿子不一样了。

        皇上记得,他的儿时,有太皇太后初初领着,被教导帝王之学的时候,就是这样。

        四贝勒眼里的一股子劲,越发强势了。

        十三阿哥眼里的侠义之气,也沉淀了些许。

        皇上笑了笑:“起来吧。坐下来说话。”

        “儿臣谢汗阿玛赐座。”

        六月初四晚上,皇上召集许嘉俊等亲近大臣谈话,再命张廷玉拟制,满汉蒙三道:他百年后,有新帝抄家罚没曹家、徐家……

        “都说朕万万岁,哪里真有万万岁?从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皇考的寿数看,朕也知道。”

        在座的几个人都哭了。

        皇上却笑道:“朕当然也想活到百岁。朕的几个小儿子,还没进学。最顽皮的那个,见天儿闹腾。……今天召集你们来,主要是许嘉俊出海,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提前说一说。”

        皇上老了,开始布局身后事,给这大清百姓,给子孙后代,做他一个老人能做的事情,首先就是,留下一批辅助之忠臣、能臣,斩处后患。

        许嘉俊没有想到,他当初出海,只是为了将功折罪,却世事变化着,变成皇上要托以重任,重点保护的臣子之一。

        六月初五日,钦天监重新选定的好日子,天气晴朗,和风日丽。皇上命太子代替他,送出海的所有人员去港口,命四贝勒和八贝勒代替他,送船队到广东再回来。

        许嘉俊心里就有了猜测,为皇上的一番用心之苦,默默流泪。

        送行的人群汪洋一般,出海的人汪洋一般,天地间仿佛有三个大海。潇洒小道士跟着人群,到了天津卫港口,望着遮天蔽日的船队,即将远去的亲人,哇哇大哭着,送给姨夫姨母两个小荷包。

        “哇哇——姨姨姨夫要带着哦,师兄亲自画的符,哇哇——”

        出洋的人都去各家道观求了护身符一类的,只潇然道长从来不动笔。许夫人收好了荷包,抱着十九阿哥嚎啕大哭:“阿哥,你要好好,你要好好的……”

        “姨姨,姨姨……哇哇,姨姨也要好好的——”潇洒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姨姨好好的,阿哥好好的,姨姨就好好的,阿哥……”这些天许夫人抱着孩子说了无数的话,此刻还是哭得舍不得走。“阿哥,你要好好的,谁也不要管,阿哥,你记得……”

        话语椎心泣血,要潇洒更是能哭。

        鸣笛声响,许嘉俊抱着夫人,硬是拉着她回去船上。

        潇洒追着跑,太子硬给抱住了,站在码头吊桥上,看着不断启航的船队。

        送行的人都哭了出来。

        哭,可能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宣泄,自我保护。

        哭出海的人,这一去经受的磨难。

        哭他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哭这接下来会有的狂风暴雨。

        作者有话要说:《君主论》,和我们平时学的知识大不一样啊。听说哈佛和剑桥有专门研究的社团,国际上也有精英专门开会研究。蠢作者看了几页,距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真的遥远,算是西方的帝王之学,小天使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s://www.lvsewx.com/books/66370/66370184/282289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