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清]皇子潇洒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曹家的长公子曹顒,今年刚刚十四岁,因为其父曹寅三十多岁才有的孩子,很是看重,来给

        邻居家送腊八粥,身边跟着的小厮五六个。

        汪翰林抱着小外甥,打眼一瞧,这位曹家大公子,身量不高,温文尔雅,弱不胜衣,白皙的面孔上微微泛着潮红,微翘的嘴角显露几分傲气。

        “顒见过汪翰林。”曹顒礼貌地行礼。

        “大公子请起。”汪翰林歉意地笑着,表示怀里抱着孩子不好相扶。“大公子也来给送腊八粥?”

        “是的。母亲要我来,也是认识认识左邻右舍。”

        “挺好。这次在京城多待待?”

        “应该,一切看家父的决定。”

        两个人说着话,曹顒错开汪翰林一步慢慢走着,潇洒一直好奇地看着他,安安静静的,也没说话。

        曹顒一抬头,正好对上汪翰林怀里的小孩子的眼睛。小孩子长得是真好。人精精神神的,头戴一顶金锦镶边的红宝石结瓜皮帽,两只小手虚握成拳放在汪翰林的肩膀上,水汪汪的大眼睛,卷翘的长睫毛,胖嘟嘟的面颊,乖巧可爱的样子,要人看一眼一颗心都化成一汪水。

        小孩子在汪翰林的怀里,很是亲近的样子,身上披着红色大氅看不清服饰,不好确认身份。但就凭这长相这打扮,锦缎大氅上的金线绣花八彩团排穗图案,青缎粉底小朝靴子上苏绣内造特有的花纹刺绣,脖子上金锁的工艺……就能大体猜出来他的身份。

        皇十九阿哥。

        曹顒一个友好恭敬的笑容。记起来父亲的嘱咐,知道自己这次进京,很可能也要留在十九阿哥的童学院一起学习,友善恭敬地又笑了一个。

        潇洒一眨眼,发觉他的弱气和友好,咧开嘴巴也友好地笑。

        于是曹顒又笑一个。

        潇洒又回一个。

        曹顒再笑一个。

        潇洒又回一个。

        曹顒……

        潇洒……

        一行人进来许家的二门,许家大公子小跑着迎了出来。

        “汪叔叔好,小公子好。”许家大公子鞠躬行礼。

        “曹大公子好。”许大公子抱拳很是热情。

        潇洒转头,看着他眼睛里带着笑:“许大哥哥好。”

        曹顒也行一天同辈礼:“许大公子好。”

        汪翰林笑道:“你招呼曹大公子,我自去和你父亲说说话。”

        说着话,他就抱着小外甥转去许家的外书房方向。

        “送汪叔叔,小公子。”许大公子恭恭敬敬地目送他们去找父亲,两家关系亲近着,确实不用怎么招呼,十九阿哥来了许大公子紧张居多,闻言很是松了一口气,许大公子一转头。

        “曹大公子,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不盛荣幸。曹大公子,我们这里几个同龄人正在玩投壶,你也来一起。”发现他的犹豫又笑道:“曹大公子别急,我先带你去见家母。再去见家父。”

        “如此甚好。多谢许兄。”

        曹顒跟着许大公子去内书房,给许夫人行了礼,送上腊八粥,说了一会儿进京路上的事情,跟着许大公子去外书房去见许嘉俊。

        许家的外书房很是宽敞,梅兰竹菊一步一景很有江南园林的品格儿。书房里间好几个当世的大儒都在,汪翰林也在,谈笑风生的很是热闹活跃。

        下人打起来厚厚的帘子,曹顒跟着许大公子进来,就瞧见一群人没有做椅子绣墩,而是姿态散漫地盘坐在厚厚的绒毯上,十九阿哥正坐在汪翰林身边,手边都是老虎狮子一类的木偶小玩具,还有极其难得的意大利驼背小丑和法兰西的翻顶机械人。

        屋里烧着地暖,暖哄哄的,小孩子脱去大氅和外褂,还是圆滚滚的,银红撒花袄长到腿上,瓜皮帽摘了仍旧带着金锁,下面半露松花裤棉腿,锦边弹墨袜,居家的软底虎头鞋,伸着两条小短腿很是自在的玩耍。

        许大公子给父亲和在座的各位行礼,说明来意:“父亲,曹家弟弟来送腊八粥,给父亲问好。”

        一屋子的人的目光落到曹顒的身上,许嘉俊起身笑道:“原来是曹家的大郎,果然长得好。且进来坐下,哪天进京?”

        “回许叔的话,昨天刚到京。”

        下人上前来给他脱去大氅和外褂,曹家的小厮已经机灵地送来换穿的鞋子,曹顒坐到十九阿哥的身边,一屋子的人也有认识曹寅的,都问起来进京一路上顺利吗?这次回京待多久等等问题。曹顒一一回答,很是规矩的样子。

        许家大公子给他挤挤眼,曹顒没看见。许家大公子在长辈们面前浑身不自在,就想悄默默地溜了出去,哪知道曹顒坐下来屁股就不动了,也不提离开了,他坐在一边浑身难受,一眼看到正在玩耍的十九阿哥,真可爱。

        许家大公子想起自己刚有身孕的媳妇儿,心里一动,很是有模有样地弯身问道:“小公子,我陪你玩,好不好?”

        “好哦。”潇洒很高兴,将手里的玩具指给他看,“大哥哥喜欢玩什么?”

        猴子、骆驼、黑白小花猪……形态多样、活灵活现。

        意大利小丑滑稽小丑的尖鼻大嘴形象和怪异的服装,与一般人司空见惯传统木偶形成强烈反差,很是滑稽好笑。

        翻顶机械人一身武丑打扮,小孩子的小手动动给上弦后,音乐响起,在乐声中,玩偶腾空翻动,几个机械人竟能演出整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热闹。

        可见十九阿哥一个人玩得很是愉快。

        许家大公子道:“我们来给机械人配音,就配音《孙悟空大闹天宫》,好不好?”

        潇洒眼睛一亮:“好哦。”

        两个人一人举着一个机械人在脸上,装作故事人物的样子。潇洒拿出来皇上日常“宝相庄严”的玉帝状态,板着小胖脸:“我看你这猴闲着没事干,想把蟠桃园交给你看管。你可要小心在意呀……”

        许大公子捏着嗓子做猴子状:“谢谢玉帝。蟠桃园里有三千六百株桃树,树上结满吃了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桃。俺老孙干得一定卖力气……”

        两个人玩得开心,曹顒和几位长辈对答完,也加入他们的玩乐,举着一个机械人装出来小仙女的嗓子道:“王母娘娘要我们来摘仙桃准备蟠桃大会,可是没有桃子了,这可怎么办?”

        许公子硬忍着还是笑,也装成小仙女的声音:“哎呀,我们还是先回去汇报王母娘娘。”

        潇洒眉眼弯弯的,装成凶凶的模样:“哪个在说话,打扰俺老孙好觉?”

        许大公子和曹顒笑不可仰地接下去,一屋子的长辈们眼看他们的玩乐,互相看一眼,便也放了心,继续他们的清谈。

        曹家里,曹夫人继续指挥下人们归置物事,打理家里。曹寅听说长子在许家玩耍,还有汪翰林带着的一个孩子,大致猜测到身份,一个人在书房里看书思考。

        曹顒和十九阿哥玩得很开心,十九阿哥是很好的孩子,许家大公子身上带着纨绔和精明混杂的开朗,大约一个时辰,汪翰林抱着十九阿哥告辞,他也告辞,望着这对舅甥步行的背影,还有点依依不舍。

        曹顒回家,和父亲一一说了在许家的过程,曹寅点点头:“他们都是疏阔明朗的人,你可以多和他们接触接触。”

        “父亲……”曹顒不明白,即使他还没办差,可他也知道,这些人家和他们家从来都是面子情。

        “我们这一辈的事情,和你们没有多大关系。你们交好是你们的,不要多想。”

        “可是……”

        曹寅放下手里的书本,抬眼看着寄予厚望的长子,教导道:“我们家祖居辽宁,大清占据盛京后,先进入汉军旗,后因为睿亲王多尔衮的正白旗扩人,进入正白旗。后来正白旗归先皇掌管,我们家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你祖父有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皇上出生后要选乳母,看你祖父人忠厚,见了你祖母一面,选了你祖母……”

        “我们作为不当兵,不考科举的人家,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要记得。如今你大姐嫁平郡王为妃,你二姐也定了蒙古王子为妃,皇家隆恩浩大,我们家无以为报,只有这颗忠心。你只管好好去十九阿哥的学院跟着十九阿哥,照顾好十九阿哥。”

        “孩儿明白,父亲放心。可太子殿下和大郡王哪里?”曹顒很担心他们家目前的处境,或者说目前皇子们争斗的情况。

        “这些你都不要去想。为父自有考量。”曹寅说着话,轻轻叹气:“京城的大夫多,为父去求求皇上,找几个太医给你开开方子养身体。为父听说,十九阿哥的师父玄灵道长不光是道法大家,医术也好,他的大弟子潇然道长更是杏林圣手之一。”

        曹顒心里一酸:“劳父亲为孩儿操劳,孩儿很是不安。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好好照顾自己,争取和十九阿哥一起进学。”

        父子两个说话,曹顒发现父亲眉心间的忧郁较之在江南的时候,少了几分,很是高兴,心里想着果然父亲更喜欢北京,要是能在北京不回去苏州多好?

        汪翰林送十九阿哥回宫,也没告诉他刚刚的少年人就是曹寅的长子,潇洒自然想不到,事实上他对曹寅也只知道一个名字,管着他的衣服布料的人。

        皇上在畅春园住的舒坦,一直到冬至才搬回来皇宫,小道士也就直接搬到自己的端本宫。但他孝顺皇太后,回宫里先去给皇太后请安,陪皇太后过节。

        皇太后本来很担心小孩子搬去自己住了,就忘记她这个祖母了,哪知道小孩子还是喜欢每天跑她这里用晚食,她的心里头更是欢喜。

        “祖母,喝腊八粥哦。”潇洒人还没到,声音到了。

        “好,我们一起喝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五贝勒的声音响起,笑嘻嘻地给皇太后请安,乐得皇太后一连声地问:“过节你不在家里陪着一家人,来祖母这里喝粥?赶紧喝一碗粥回家去。”

        潇洒跟着喊:“五哥回家去陪五嫂和侄子侄女。”

        “皇祖母,十九弟,我来和汗阿玛汇报差事,来凑一碗粥喝。”五贝勒嬉皮笑脸的,自己在膳桌上坐下来,接过来宫人手里的汤勺,给皇太后和十九弟盛粥。

        宫人端过来水盆,潇洒跟着皇太后一起净手洗漱,皇太后问他:“大过节的,你们还不休息还有差事?安心过一个节日。明年多的是时间。”

        “皇祖母说的是。我也这么劝说汗阿玛来着。”五贝勒盛好三碗粥,祖孙三个人坐好,潇洒双手端起青花小碗喊道:“祖母,五哥,叔叔姨姨们,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哦。”

        宫人们面露紧张。

        皇太后笑哈哈的,对面露紧张的宫人们说道:“十九阿哥祝福你们,你们就受着。大过节的,都下去用粥,这里留几个人就好了。”

        “都放心,今儿五爷照顾皇祖母和十九弟。”五贝勒想起民间人拜着十九弟的小画像,笑眯眯的,“我们十九阿哥这祝福,那可真难得。十九弟再说几句。”

        潇洒伸胳膊,要五哥给他围上小围兜,唱道:“祭虎迎猫循旧例;廋羊伏腊纵新谈。各位亲朋好友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合聚万物、调和千灵,八方八神一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摇头晃脑显摆的小样儿,皇太后听着笑的合不拢嘴,五贝勒“啪啪”鼓掌,外头又响起皇上的声音:“果然这里最热闹,皇额涅,儿臣也来凑一碗粥喝。”

        众人起身给皇上起来,皇上给皇太后行礼,太子和汪翰林也给皇太后行礼,汪翰林再给五贝勒行礼。

        皇上解释道:“天儿太冷,他们两个还要出宫做事情,先来皇额涅这里喝一碗粥。”

        皇太后一听就心疼:“这么冷的天,大过节的还要出去办差?赶紧坐下来喝粥用饭。”

        潇洒学着皇太后的模样,也一脸心疼地看着太子和三舅舅:“天气冷哦,要天黑了哦。”

        “一点小事,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太子说道。

        “阿哥不用担心。穿得多不冷。”汪翰林亲眼见皇太后对十九阿哥的亲近,笑容发自内心。

        潇洒是好孩子,要给两个人盛粥,还别说,他飞着小汤勺稳稳地,还真盛了三碗粥出来。

        皇上用一口熊儿子给盛的粥,看一眼在座的亲人们,故意感叹:“今年的腊八粥真香。”

        潇洒没听懂,举着一勺粥看了看,眉眼弯弯:“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一起熬的哦,昨天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的哦,大师傅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的哦。”

        皇上举着他的小勺子直接给他喂下去,笑道:“过年就是要讲究,胤禝说说看,北京的腊八粥,和南京的,有什么区别?”

        “南京的腊八粥分甜咸,咸粥里加青菜和咸排,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

        皇太后看着小孩子笑容慈爱:“南方人喜欢甜食,吃法儿精细。胤禝吃宫里的粥,要不要加糖?汪翰林要不要加糖?”

        “不加。”

        “不加。”

        两个人一起回答,汪翰林面对众人笑道:“皇太后、皇上,太子殿下,五贝勒,这粥正好,在北方吃着原汁原味的粥,浑身舒坦。”

        “寒冬腊月,一炉火,一锅粥。其乐融融,一片心,一家人。这就是北方粥的味道。”

        潇洒看着三舅舅,眼睛亮亮的,嘴巴里全是粥,没法说话,大眼睛一个劲发送崇拜的小信号。

        皇太后听着舒坦:“汪翰林就是会说话,好听。”

        五贝勒跟着凑趣儿:“皇祖母,我这里有一首打油诗,您听听。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皇太后惊喜:“老五今儿发挥超常。皇祖母听不懂,但听着好听。”

        潇洒的嘴巴有空了,放下小勺子大声鼓掌:“三舅舅棒棒哒,五哥棒棒哒。”

        太子轻轻咳嗽一声。

        皇上很嫌弃他们两个,不对,三个:“平时也是能文能武的,这会儿就会两句顺口溜?”一转头,“小孩子没见识,这就‘棒棒哒’?”

        潇洒不服气:“皇上也作诗。”

        皇太后也支持小孙儿:“皇帝也说两句。”

        皇上:“!!”

        太子低头喝粥闷笑。

        五贝勒的脑袋都要埋到粥碗里。

        汪翰林装聋子。

        皇上面对这一老一小“期待”的眼神,那绝对不能弱了气势,当即吟诵道:“待曙迎新节,辞寒忆旧时。风光忽瞬息,岁月急星驰。少小劳宵旰,中年按古规。精力虽云惫,衷肠坚不移。”

        “哇哇哇!”潇洒小道士“啪啪”鼓掌,众人也是惊叹皇上的才华,可是一看小孩子吃的嘴巴周围都是粥糊糊,偏生要学着大人的样子做严肃状,又忍不住想笑。

        皇上笑着拿围兜给他擦擦嘴巴,皇太后听不懂诗词,知道五贝勒也没有才华的,但看太子和汪翰林都真心赞赏,也目露骄傲。

        皇太后说:“太子也来一句。”

        太子放下汤勺,朗声道:“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太子念到一半,五贝勒不乐意了:“皇祖母,这是汗阿玛之前写的诗词。太子殿下偷懒。”

        皇上也不乐意:“可见是最近读书懈怠了,一首诗词也想不出来。”

        太子嬉笑着讨饶,皇太后自然不乐意,要罚。太子无奈被罚,皇上看着一家人欢欢乐乐的,自觉今年的腊八粥吃的真是舒心。潇洒不明白,但大家开心,他也开心。

        汪翰林看着小外甥天真烂漫的样子,也是欢喜。

        用完晚食,潇洒陪着皇太后、皇上消食散步,五贝勒出宫回家。太子和汪翰林出宫,两个人互看一眼,彼此都明白:在皇上面前,做臣子的自然要哄着皇上高兴,不可能显摆自己的诗词比皇上写的好,太子也是。

        两个人今天出宫,是去见西藏喇嘛。

        自从明末以来西藏政局动荡,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先是黄教为取得西藏统治权,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用武力击败了当时执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玛噶举派。

        和硕特部军队在西藏取得胜利后,长期屯驻当地不退,黄教与和硕特部实力悬殊,始终不能夺回大权。这一代西藏王桑结嘉措便开始了与和硕特汗王的斗争,甚至用他老师五世DA赖和先皇的情意要从大清借兵。

        大清朝廷要维持西部安定,对西藏和青海两方都要拉拢,自然不能答应。可是皇上又得知,桑结嘉措为了击败和硕特部,五世DA赖圆寂也密不发丧,还和准格尔部交好,去借助准噶尔军事力量等等,很是动了怒火。

        去年,青海和硕特部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西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桑结嘉措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饭中下毒,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这才致书皇上,还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DA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DA赖,请予贬废。

        这样的情况下,皇上又对青海蒙古有了怒气,需要帮忙西藏打压青海的气焰了。皇上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DA赖,诏送京师。”历经大半年仓央嘉措一行人到达京城。

        太子和汪翰林步行,很快到了皇家寺庙普渡寺。普渡寺在南池子大街路东胡同内,就在皇宫东苑内。本来是明朝皇家的洪庆宫,大清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康熙三十三年改建成喇嘛庙,专门供奉“大黑天神”,仓央嘉措一行人暂时就住在这里。

        太子和汪翰林进来,面对这位年轻的,出身于可以婚嫁的红教家庭的六世DA赖,都是唏嘘不已。

        六世DA赖倒是平静行礼:“阿弥陀佛。感谢大皇帝的隆恩。”

        “喇嘛免礼,请坐。”太子的藏语说话可以,六世DA赖汉语也会一点点,身边还有忠心的喇嘛给翻译,两个人说话,汪翰林坐在桌边手上书写不停,全程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

        半个时辰后两个人出来普渡寺,太子望着夜色下不断改换名字的皇家寺庙,宛若夜空下沉默的旅人没有着落,心里戚然,默然半响说道:“本来皇上打算在进京路上放跑这位无辜的年轻人,要他隐姓埋名过日子就好了。朝廷要拉拢青海蒙古部落,册封新DA赖势在必行的。……可是现在皇上不同于以前的小心翼翼了,朝廷手里有了银子,还有了新式大炮,皇上就不打算纵容青海蒙古了。”

        汪翰林默默在心里加上一句:“儿子们激烈争斗的局面也有了改善,皇上也有了心力去做一些其他事情了。”

        汪翰林面容严肃:“太子殿下,这是好事。大清有了新事物,新气象。一切都会随之变化,对待周边地区的态度,也在变化。”

        太子轻轻摇头:“孤知道这是好事。可是……”可是,孤还是那个随时会被废掉的太子。

        汪翰林眉心紧皱:“太子殿下且莫多想。小臣观太子刚刚和仓央嘉措论佛法,很是通透。小臣有个大胆的建议,太子殿下若有烦心事,可以多看看佛法和道法。皇上对基督教的《圣经》也有研究,小臣也粗粗看了看,确实是好书。太子殿下都可以看看。”

        太子一愣。

        知道自己这两年精神状态不好,没想到连没见过几面的汪翰林也注意到了。

        太子苦笑,就大郡王一伙人天天刺激,皇上天天打压,他能精神好才怪了。

        不过汪翰林也是一番好意。

        太子点点头:“多谢汪翰林开导,孤记得了。”

        两个人回宫,皇上看了记录,点点头,先要太子回去,和汪翰林问了今天十九阿哥见到曹家大公子的事情。

        汪翰林对孩子一辈没有任何态度,将过程都说了,末了很是客观地回答:“臣观曹大公子好似有弱症,很有礼仪,学识也很好。”

        皇上点点头:“曹寅的两个儿子,身体都弱。……这样也好,小孩子们在一起,既然能处得来,那就给他们自己处着吧。”

        作者有话要说:仓央嘉措哈,就是那个写诗词很好的喇嘛。他在历史上,在押解进京的路上失踪,具体去向成谜。

        感谢在2022-02-2002:02:15~2022-02-2109:56: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所畏惧谓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lvsewx.com/books/66370/66370184/282289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