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长亭外[民国] > 第128章 奔赴奉天

第128章 奔赴奉天


当下二人再无二话,一路飞奔至报馆。

        刚踏进二楼,便听有人扯着嗓子叫:“沈阳落到日本人手里了!”

        “我们为什么不抵抗?还连夜撤军?这不是拱手相让吗?”

        “苦的还是百姓,这当兵的,当官的都只管自己跑了,哪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

        “这日本早就狼子野心,七月份里就不安分,唆使朝鲜动武,制造中朝龃龉,它好渔翁得利!”

        “要我说,咱们就该给这孙子一顿教训,都打到门口了,还不还手,憋屈!”

        “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得不亦乐乎,这外头土匪来了,反而怂了!”

        “听说,是上头有令,对日方挑衅不予理会,不得抵抗!”

        “怎么可能?别胡说!”

        说什么的都有。

        宋慈音和方境清面面相觑,这件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未知全貌之前,他们也无法作出判断,说些什么。

        只知事态发展远远超过他们的认知与预测,仅仅过了一日,日军便占了长春,营口等地,更有向辽阳,吉林出动的态势。

        国内舆论哗然。

        北平城里,各大高校学生更是举着横幅,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走上街头游行。

        游行起初是从燕大的学生开始的,宋慈音作为毕业生,自然是参与在内,更重要的是她要以一名记者的角度去如实报道民间对于日本侵占沈阳、长春等行为的不满以及抗议,表达民众一心要求国内同心协力共抗外侮的愿望。

        但是她没想到,多日后她与颜牧泽的见面会是在街头,双方对峙的情况下。

        她走在队伍最前方,目光冷淡地看向他,和他身后的兵,耳边是山呼海啸般地呐喊。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颜牧泽没做他想,只转过头轻声吩咐下属,不要动武,劝阻为主!

        随即上车走了。

        人潮汹涌里,宋慈音走在街头,颜牧泽坐在车里,擦肩而过。

        游行到后半段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宋慈音找到随行的方境清,一路奔回京报,她主笔今日的新闻,方境清则一头扎进暗房,冲洗照片。

        等到二人各自弄好自己的东西,才发现所有的记者都被叫到邵万里的办公室开会去了。

        他们也跟着去了,到门口才发觉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宋慈音悄悄拉了拉倚在门口的老张的袖子,低声问着发生了什么。

        “正讨论外派谁,往东北去!”

        她顷刻明白为什么此刻气氛会如此凝重,这个时候外派记者到东北,那就是到战场第一线,搞不好会送死!

        “没人毛遂自荐?”

        “大都上有老下有小,一帮文人,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真到了那前线,别说写稿子,拍摄照片,便是跑都不一定跑得过别人!我要不是腿受过伤,我就去了!”

        老张叹了口气,他的那条腿还是几年前参与游行时被枪打伤的。

        宋慈音沉默片刻,双手微微握拳,似下了什么决心,挤开面前的两人,大声道:“主编,我愿意去东北!”

        “还有我,我也愿意去!”方境清跟着挤进来。

        邵万里自窗前回身,一双眼透过镜片看着门口的两人:“你们两个怎么来了?没叫你们!”

        “我说,我和方境清愿意去东北!”

        “对,我们两个愿意去!”

        话说二遍,所有人都听清了,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也有人微微担忧。

        邵万里推了推眼镜,沉默片刻,慎重问道:“想好了?去东北不像是去洪灾现场,这个可能随时会送命!”

        “嗯,我们愿意!”

        宋慈音依旧没有犹豫,方境清紧跟其后。

        邵万里盯着这二人一脸的坚毅,心里有点难受又有点欣慰。

        欣慰他们时刻记着记者的使命,时刻准备着奔赴在新闻第一线;

        却也难受,万一,万一要真回不来,两个年轻的孩子,人生才刚刚开始,会有多可惜!

        但最终,他还是许了!

        如今的国内,需要他们这种一往无前,无所惧怕的年轻人!

        “好,明早出发!注意安全!散会吧!”

        仿佛是得了特赦,众人立马一哄而散。

        相比之下,宋慈音和方境清心态要澎湃的多。

        上次在洪灾第一线历经九死一生,也算是给两人打下了一点前线报道基础。

        正是有了这么一丝经验,宋慈音才敢伸头说自己愿意去东北。

        其实去沈阳的路途并不顺利,人们大都是从东北往关内逃的。

        京奉铁路线上北上的车厢空荡荡。

        几十个小时后,列车到了皇姑屯,工作人员挨个车厢通知让在这站下车,说终点站被日本人占了,不让开进去。

        所幸皇姑屯离沈阳不远,也就十来里的路,二人整理了行李,将防身的匕首揣到腰间的兜里,以防不测。

        不过刚出车站,便见车站前的一处水沟里,脸向下趴着三四个人的尸体,身上的血已干涸,身下的土地也被染的黑红。

        饶是在八月已经见识过死亡的宋慈音见此状况,心里还是不免一阵惊跳。

        旁边的方境清倒是比她镇定些,已经取出相机准备拍摄。

        忽地旁边冲过来一个大爷,连拖带拽地将二人拉到与主街一墙之隔的墙根下。

        “小心,小心呀,这些没人性的日本鬼子呀!见人就杀呀!机灵点,尤其是你这大姑娘!没事出来瞎晃悠啥?那些个畜生,就稀罕你这样的大姑娘啊!”

        大爷吸溜着鼻子,身上破烂的褂子都能看见里面溃烂的胳膊,沾染着血迹。

        被大爷这样一番操作,方境清识趣地收了相机:“大爷,我们是从北平来的记者!”

        “北平来的?派你们两个?搁这埋汰人哩!那些当官儿的都走了,爹娘妻儿都不要了!孬种!”

        一番话叫宋慈音和方境清微觉脸上挂不住,但也没过多解释,只转了个话题。

        “大爷,我们要往沈阳城里去,哦,就是奉天,是往北走吧?”

        “啥?往奉天城去?你们送死啊?”

        大爷的话很不客气:“现在那城里,满大街的画白圈,但凡你走到那圈儿里,你就得吃一枪子,嗝屁了!能逃的都逃了!”

        说话间,忽闻墙那边一阵叽里呱啦声,大爷伸头一瞧,脸色顿时一变,拉过宋慈音,便往她脸上,抹脏水,黑灰,直到整个人都瞧不出来轮廓才罢休,又让她在地上迅速滚了一着。

        一旁的方境清照葫芦画瓢,最后一刻,又让二人把行李箱扔到水沟里,蹲在墙根下,只管低着头。

        正面刚上日本鬼子,宋慈音与方境清多少有点胆战心惊。

        三人都不敢抬头,只任由那几个日本鬼子在他们面前来回走了几遍,才又听得叽里呱啦声。

        宋慈音在心里嘀咕,若此次能顺利出去,她定要回去学日语。

        正出神呢,忽闻头顶一阵爆喝。

        “抬起头来,叫太君看清楚!”

        来之前虽有耳闻,沈阳城里有人已经投靠日本,做了汉奸,但亲眼见着,宋慈音心里却觉一股恶寒自脚底升起。

        一时间,她无比庆幸自己在临出发前,换了身男装,又找了把剪子绞了自己的头发,如今头发跟狗啃的一般参差不齐,再加上满身的灰尘,叫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正忐忑着能不能从这群鬼子手底下脱身,一把军刀已到了宋慈音面前。

        刀尖上还带着殷红的血迹,贴上她的脸,轻轻拍了拍。

        一时间,仿佛全身血液都凝固住,她恐惧得甚至都忘记了呼吸。

        “说两句好话来听听!”

        那把刀又拍了拍她另一边脸,一旁那个汉奸哈着腰解释道。

        她咽了咽口水,一旦她开口,就露馅儿了,她悄悄摸到兜里的匕首。

        “长,长官,她,她是个哑巴,不会说话!”方境清也摸住了兜里的匕首,一边小心翼翼编了个理由,“小时候发热,给脑袋烧坏了,也就不会说话了!”

        那汉奸眉头一皱:“你不是本地人?”

        方境清一时语塞,大爷立马上前挡住宋慈音,又指了指方境清,面无表情:“学生。”

        汉奸一通解释给日本鬼子,那日本鬼子却垮着脸,一脚踹开大爷,军刀朝着她的衣服就过来了。

        倏地,一声枪响

        近在咫尺

        全体抱头蹲下,那日本鬼子反应过来后,大喊大叫着爬起来,带人朝开枪的方向追去。

        一阵密集的枪响声,越走越远。

        他们算是暂时逃过一劫。

        “瞧见了吧,大姑娘,听大爷一句劝,回家去吧!趁现在还有车!”

        方境清还想解释,宋慈音一把拉住他,朝着大爷点点头:“好的,听您的!”

        等没入进站的人流后,宋慈音立马跟方境清掉头从另一边出去。

        找人问清了往奉天城区的方向后,两人谨慎地沿着街边小路走,见到日本兵,能避的则避。

        车站旁近些年来,因为通车,加上政府又修建了修车厂,这一带从车站往西一公里处皆是饭庄,油坊,银匠铺。

        如今这些房屋大都人去楼空,又被肆掠焚毁,徒留大量的余烟在空气里来回荡悠。

        出了车站不远,便是一条土路往城区去,日本兵渐少,路上依然有三五成群的逃难人员。

        方境清赶紧找了个地点拍了照片,宋慈音则在一旁给他放哨。

        等渐渐靠近城区大西门时,远远便见门楼上吊着尸体,一根绳套着脖子上,双手绑在身后,风一吹,感觉随时都能掉下来。

        城门口不远处更是尸横遍野,这个时节,不过九月下旬,沈阳的最高气温时常能达到二十多度,这些尸体日晒雨淋,皮肉腐烂,臭气熏天。

        二人接近尸体的时候,当场呕了出来。


  https://www.lvsewx.com/books/59592/59592334/259191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